在河南南阳市汉画馆展厅,画像石题材琳琅满目,从生产劳动、建筑艺术、社会生活、神话、舞乐等,几乎涵盖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一部刻在石头上的“汉代百科全书”铺陈眼前。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祠堂、石阙上装饰石刻艺术,大都出于汉代工匠们之手,他们或许不识字,也不会书写,但他们会以图画的形式,将头脑中的...
所谓汉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绝大多数刻画在丧葬礼制性建筑上,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铺首衔环左右伏羲。女娲交尾于环上从绘画技艺上来看,汉画像石运用绘画、雕刻的艺术形式,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刻画汉代生活的各个方面。综合反映了...
这里汉画像石的出现时间可以早到西汉中晚期之交,是汉画像石的最重要的发祥地;第三分布区是陕西省北部和山西省西部地区;第四分布区是四川省和云南省北部地区;第五分布区则是河南省洛阳市周围地区。 汉画像石在某些时期流行某些区域,分布极不平衡,这里参照的是信立祥在《汉...
画像石产生在西汉中叶,即国家财力势力最为雄厚发达的时期;西汉末至东汉初是画像石的发展期,地点分布以河南、山东、湖北为主;东汉中晚期是画像石的全盛期,山东、南阳画像石在此时臻于繁荣,其它各地也开始流行画像石,并较快形成地方风貌;东汉末年,战乱局势使社会生产遭受重大破坏,画像石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
【一、画像石兴起于汉代中期,汉人专门布置画室】画像石,宛如一位画师,用刻刀在石头上绘出千年故事。它们或藏于寺庙深处,或伫立于家族祠堂,甚至安息于坟墓之中。据专家推测,画像石艺术自汉代中期悄然兴起,于东汉中期大放异彩,至末期却悄然凋零,终在历史长河中淡出视线。汉朝人热爱绘画,设立官职机构,享国家...
东汉画像石是一种以民族图案为特点的古代石雕艺术品。它的存在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以及建筑、绘画、书法和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它产生于...
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祠堂、墓室上的装饰画石刻,滥觞于西汉,兴盛于东汉,三国以降急剧衰落,故通称汉画像石。汉画像石是一幅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其内容涉及了汉代的天文地理、神话传说、现实生活、民族关系、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被称为“汉代社会的缩影”和“东方艺术的瑰宝”。
从形成的时间上看,汉代画像石是自西汉时期开始形成,并于东汉时期较为兴盛,根据考古发现,一般汉代画像石主要出现在汉代的墓葬、祠堂、宫殿、庙宇、崖壁等建筑之上,较为广泛。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汉代丧葬的一种习俗。同时,汉代画像石也是一种综合信息特征的体现。比如,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能够多方位地反映...
汉代的画像石题材丰富,内容生动,有神话人物、历史事件乃至于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介于古今时代差异巨大,且汉代画像石不似今天画作那样具象,单从画像内容本身,我们难以判断具体的意涵。这时,画像石的格套与画像石边的榜题就成为了认识画像石的敲门砖。所谓格套,指的是描述同一内容的画像石有着相应的格式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