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三五”以来,广西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通过建设水库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21万公顷,水土流失明显减缓。在大化县七百弄乡,喀斯特石山纵横、沟壑遍布,形成上千个山弄,储水难、用水难成为当地发展瓶颈。当地在深圳市帮扶下建设王烈水库,总库容37.7万立方米,为...
据贵州省林业局最新数据,2021年底至2024年6月底,贵州省又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约2764.24平方公里,累计治理面积为全国第一。2012年,原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2011-2020)》,其中明确提到:“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开展以石漠化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和...
“这个项目目前一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正在开展二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结合石漠化治理,实现‘上可发电、下可种植’的模式,将充分和当地村支两委、村合作社进行合作,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关岭自治县新铺镇政法委员肖泽介绍道。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仅仅是该县推进“光伏+石漠化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点睛】 石漠化的治理:一是高效、合理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二是通过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大幅度提高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恢复和重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反馈 收藏
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在当地建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人员扎根于此,开展岩溶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岩溶地区开展石漠化生态系统监测,共同为南方岩溶区生态文明建设探路。“攻克险途的路难走,但每一步都不白走”。二十多年间,怪石嶙峋的荒山披上...
古胜村是贵州石漠化治理的生动缩影。在贵州石漠化地区,像古胜村这样上演绿色“逆袭”的村寨不在少数——2023年我省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744平方公里,年度治理面积全国第一。贵州曾是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为攻克石漠化这一“地球之癌”,全省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艰苦努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数据显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来,广西通过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种草等措施,治理石漠化面积51.53万公顷,其中“十四五”以来治理面积10.86万公顷,石漠化土地植被覆盖度达45.8%。 水土保持工程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三五”以来,广西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通过建设水库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21...
普定县是安顺市石漠化治理重点县,2008年,普定县开展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针对石漠化重度地区采取封山育林,长期保护,全县累计封山育林11325.49公顷;针对中度、轻度石漠化地区,实施以混交林为主、纯林为辅的人工营造防护林恢复森林植被,种植女贞、滇柏、侧柏等防护林...
“经过多年治理,鹿角镇的石漠化荒山已转变为‘花果山’‘金银山’。”龚安定说。7月16日,在王家村花椒种植基地,村民在进行田间管护作业。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 王家村和乌江村只是当地探索石漠化治理的一个缩影。彭水是全国100个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全县岩溶地区面积3437平方公里。多年来,通过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