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温高压环境促使碳原子从无序状态向层状有序结构转变,形成石墨的六方晶系特征。 2. 温度超过1000℃时,碳材料内部缺陷减少,原子迁移率提高,为石墨晶体生长提供动力学条件。 二、化学反应的诱导作用 1. 金属催化体系(如铁、镍)中,碳原子通过溶解-析出机制实现sp2杂化键重组。 2. ...
石墨类材料是目前负极市场的主流,市场化的石墨负极比容量在330 mAh/g以上,首次库仑效率高于90%。 石墨具有适合锂离子嵌入和嵌脱的层状结构,能够形成锂-石墨层间化合物。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如图(1),碳原子呈六方形排列并向二维方向延伸构成石墨片层,石墨晶体的结构...
机理详解:在氧化环境中,氧化剂分子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如范德华力)会向石墨表面扩散并发生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它使得氧化剂分子能够在石墨表面附近富集,增加了后续化学作用的可能性。 3. 化学吸附使氧化剂与石墨表面碳原子形成弱键 机理详解:在物理吸附的基础上,氧化剂分子与石墨表面的碳原子之间...
要想把氧化石墨的结构跟性质弄清楚,得用上一系列的表征技术来做分析。在物理表征技术这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还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够查看氧化石墨的样子、结构以及尺寸分布的情况,X 射线衍射(XRD)能明确氧化石墨的晶体结构和结晶度。在化学表征技术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能对氧化石墨里的官能...
石墨表面因电子云分布不均产生静电场,当与其他物质接触时,静电作用力成为附着力的重要来源。在空气和水蒸气环境中,电荷分布受湿度影响更活跃,进一步提升了附着效果。 三、水分子吸附机制 石墨表面存在大量微观缺陷和活性位点,能够通过氢键和物理吸附捕...
机理详解:化学势是决定物质传递方向的重要因素,在电池体系中,锂源(如锂金属负极)的锂化学势高,而石墨电极的锂化学势低,这种化学势差就像一种“推力”,促使锂原子从锂源向石墨层间移动,以达到化学势的平衡。 2. 石墨的层状结构为锂原子的嵌入提供了天然的二维通道,这些通道的尺寸和形状与锂原子的大小和化学性质...
消除缺陷机理认为,石墨化是在高温热应力作用下,无定形碳乱层结构中的各种类型缺陷逐渐消除的过程。层面缺陷的消除使原来畸变扭曲的层面展平并增大形成完善的碳六角平面网状结构,石墨微晶结构逐渐发展。层面堆叠层错的消除使得相邻碳六角平面网状层有序排列,层面间距逐渐减小,逐步趋近于石墨的晶体结构。碳网层面分子的...
答:(1)石墨化机理: 1) 碳化物转化机理:炭物质的石墨化首先通过与各种矿物质形成碳化物,然后再在高温下分解为金属蒸汽和石墨。这些矿物质在石墨化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碳化物转化理论对分解石墨来说是正确的,但对非石墨质碳的石墨化来说,就不合实际了; 2) 再结晶理论: a) 炭素原料中存在极小的石墨晶体,在...
在通气石墨化时,由于电阻料的温度比制品高,首先被提纯,然后制品内的杂质向外扩散,到了1900℃左右通入氯气,把填料中的杂质氯化,到2400℃添加氟里昂气体此时制品外围的氟、氯浓度比制品内部高,扩散到制品内部,将杂质氟氯化,又发生反向扩散作用,杂质的氟氯化物从制品逸出,这种程序能将大部分硼、硅、铁、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