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过关于它的年代有些争议,北魏时期的说法也比较完善。🐯 图4:北魏石虎 这只石虎出土于洛阳邙山冢头村,蹲踞状,圆睁双目,须作三缕,弯曲下垂。它是北魏孝庄帝静陵的石刻,造型敦实,极为罕见。🦁 图5:隋代石狮 这只隋代石狮出土于洛阳隋唐东都宫城遗址,雕刻手法既写实又夸张,具...
丹阳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兽。 王志高认为,在麒麟、天禄、辟邪以外,其实还有一种南朝石兽存在,那就是“石虎”。在十几年前,丹阳萧梁皇家陵区三城巷曾出土过一种小型蹲兽,其外形和辟邪近似,但并不像辟邪那样四肢挺立,而是呈现前足直立,后足弯曲的蹲踞状态。《旧唐书》记载,梁武帝祖父萧道赐去世后,其墓前就曾列置...
永昭陵的石兽群雕,从鹊台到北神门,南北轴线长达551米。南神门外的神道上,东西对称地排列着13对石人、2对石羊、2对石虎、2对石马、1对石甪端、1对石朱雀、1对石象、1对石望柱。这些石刻造型修长,雕工精细。武士们身躯高大,形象勇猛,目光坚定,忠实地守护着宫门。客使们体质厚重,轮廓线条简练明确,双手捧着贡...
石象是另一种门口常见的石兽。它们通常被用来象征力量和稳重。在古代,象是一种受到尊敬的动物,其庞大的体型和温和的性格使它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化形象。石象通常被放置在宫殿、庙宇等建筑的门口,以展现其威严和庄重。四、石虎 石虎也是门口常见的一种石兽。与狮子相似,老虎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勇猛...
石兽均有翼,但皇帝陵前,一作独角,一作双角;王侯墓前石兽均无角。由此可知,南朝陵墓前陈列石兽有等级差别,有角的要比无角的级别高。严格来说,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等神兽而不准臣下应用,是南朝以后的事。东汉大官僚墓前是有用天禄、辟邪的。至于人臣墓前限于用石羊、石虎、石人,是唐以后的事。6...
📸探索北京周边,我在“北京时刻艺术博物馆”发现了一群特别可爱的石兽!它们的表情生动有趣,每一只都独一无二,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这些石兽来自不同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比如元代的石虎,金代的“官”款石虎,还有唐代的翼兽等等。每一个都让人忍不住想亲近,真是太萌了!
马是皇帝仪卫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尊崇和威严。历史上关于石像生的设立非常讲究,二、三品官员可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员可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员以下者则一律禁立石兽。那么清福陵为什么没有石人石像生呢?因为清初的陵寝规制还不完善,关外三陵清福陵、清昭陵、清永陵都没有石...
🔍结合出土石刻与史籍记载,专家推测这尊石兽可能是萧衍祖父萧道赐和父亲萧顺之初建墓园神道的石虎,雕刻于南齐时期。后因萧衍称帝,追封父祖为帝,提升了墓园规格,新建了更高大的麒麟和天禄石兽,而将旧的石虎埋了起来。🏛️如今,这尊石兽经文物部门精心修复后,已在丹阳凤凰湖公园(天地石刻园)内展出,供世人...
看了华表我们再步入神道,大家也许知道最著名的明十三陵800余米的神道两侧,矗立着12对石兽和6对石人。清福陵没有那样的规模,福陵石象生始设于顺治八年,现存须弥座为顺治十六年重新添配。从南到北依次为石骆驼、石马、石虎、石狮子。我们先远远地望一望石狮,这尊石狮甚是威严。
柏乡职教中心出土了两只元代石兽 记者从微信公众号“柏乡职教中心”获悉,8月1日下午,在邢台市柏乡职教中心雨污分流排水管道改造施工现场施工队挖出一头石虎,施工人员迅速报告校方,校长梁利营第一时间赶到施工现场叫停施工,同时与柏乡县文保所取得联系。县文保所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了初步勘察,并指导施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