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过关于它的年代有些争议,北魏时期的说法也比较完善。🐯 图4:北魏石虎 这只石虎出土于洛阳邙山冢头村,蹲踞状,圆睁双目,须作三缕,弯曲下垂。它是北魏孝庄帝静陵的石刻,造型敦实,极为罕见。🦁 图5:隋代石狮 这只隋代石狮出土于洛阳隋唐东都宫城遗址,雕刻手法既写实又夸张,具...
石虎 明凤阳皇前石虎 石虎:象征着陵墓主人的能力,寓意威武勇猛、势不可挡 虎被称为“百兽之长”,又被称作“毛虫之长”,与“鳞虫之长”的龙并列。《易经·乾》中提到:“云从龙,风从虎。”古代帝王的“左龙右虎”护卫制度,便是由此而来。《说文解字》中说:“虎,山兽之君也”。《风俗通义》称...
永昭陵的石兽群雕,从鹊台到北神门,南北轴线长达551米。南神门外的神道上,东西对称地排列着13对石人、2对石羊、2对石虎、2对石马、1对石甪端、1对石朱雀、1对石象、1对石望柱。这些石刻造型修长,雕工精细。武士们身躯高大,形象勇猛,目光坚定,忠实地守护着宫门。客使们体质厚重,轮廓线条简练明确,双手捧着贡...
墓前神道设置石兽用来象征吉祥、驱除鬼怪、彰显墓主身份地位,则应始于东汉。 东汉官僚墓前的石兽,有虎、牛、马、羊、骆驼、狮子。还有一种称为天禄和辟邪的神兽,他们的形象和南朝陵墓前的石神兽相似,但体量较六朝石刻小,且姿态更加灵巧活泼。概括说来,东汉石神兽形象不统一,头上无角是多数,有角是少数;肩上有翼...
马是皇帝仪卫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尊崇和威严。历史上关于石像生的设立非常讲究,二、三品官员可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员可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员以下者则一律禁立石兽。那么清福陵为什么没有石人石像生呢?因为清初的陵寝规制还不完善,关外三陵清福陵、清昭陵、清永陵都没有石...
🔍结合出土石刻与史籍记载,专家推测这尊石兽可能是萧衍祖父萧道赐和父亲萧顺之初建墓园神道的石虎,雕刻于南齐时期。后因萧衍称帝,追封父祖为帝,提升了墓园规格,新建了更高大的麒麟和天禄石兽,而将旧的石虎埋了起来。🏛️如今,这尊石兽经文物部门精心修复后,已在丹阳凤凰湖公园(天地石刻园)内展出,供世人...
柏乡职教中心出土了两只元代石兽 记者从微信公众号“柏乡职教中心”获悉,8月1日下午,在邢台市柏乡职教中心雨污分流排水管道改造施工现场施工队挖出一头石虎,施工人员迅速报告校方,校长梁利营第一时间赶到施工现场叫停施工,同时与柏乡县文保所取得联系。县文保所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了初步勘察,并指导施工人员...
🔥千年石兽惊现洛阳!🐏虎目如炬🔥 1. 🐏石羊 时代:宋(公元960-1279年) 出土地点:洛阳 2. 🐏石羊 时代: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 出土时间:1985年 出土地点:偃师程村 3. 🐯石虎 时代: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 出土时间:1985年 出土地点:偃师程村 4. 🐯石虎 时代:北魏(公元386-534年) 出土...
还记原启东人民公园里的那群石兽石人吗?一对石狮、石马、石羊、石虎,还有一对高3米的石翁仲。2005年人民公园改造,石兽群迁移。如今伫立在河堤沿岸公园草地上的石兽群还如当初那般栩栩如生,只是时间流转,石兽都有了些磨损。现在,它们终于要回到主人鸦片战争启东籍名将张成龙“身”边了。
石虎也是门口常见的一种石兽。与狮子相似,老虎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勇猛和威严的象征意义。石虎通常被用来守护建筑物的安全,并象征着勇气和力量。总的来说,门口放的石兽主要有石狮、石麒麟、石象和石虎等。这些石兽各自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守护、吉祥、力量和稳重等。它们被放置在门口,不仅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