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赵高对自己曾被蒙毅判有死罪一事耿耿于怀,一旦扶苏登基,自己或有性命之忧。为了保住小命,更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和富贵,赵高继续扣押秦始皇的“遗诏”,找到胡亥一起商量,企图矫诏诛杀扶苏,另立胡亥为太子。胡亥作为秦始皇的小儿子,有机会染指皇位,自然无不乐意。不过,为求万全,赵高搞定胡亥之后,又找左...
矫诏令: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廷,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戳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操发书的矫诏令。 让各地自认为实力不错的诸侯,开始摩拳擦掌。 真心为大汉着想的人并不多。 大多数诸侯都是想借此...
今日读《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又有新感受,明太祖本来就喜爱四子燕王,太子及晋王都心生妒忌。太子薨,明太祖甚至想立燕王为太子。明太祖临死前召燕王,可能想命燕王继位,结果皇太孙矫诏,到底系矫诏令各皇叔不得入京,还是矫诏令燕王不得继位,不得而知,至少说明皇太孙系奸人。反而读《明史·成祖本纪》,...
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各地督抚等官员却称皇帝命令是 “矫诏、乱命”,以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质料中的“这场战争”使( ) A. 晚清“外重内轻”的政治场面开始形成 B.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破裂中国的狂潮 C. 清政府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D. 中国半殖民地统治秩序完全建立 相关知识点: ...
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各地督抚等官员却称皇帝敕令是“矫诏、乱命”,以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材料中的“这场战争”使( &nbs
第二百一十九章:熊绣被刘瑾矫诏勒令退职还乡的内容摘要:1507年五月,京城的天空湛蓝如宝石,阳光洒在古老的宫殿和街巷上,却无法驱散那若有若无的阴霾。詹事府讲官杨廷和,一位面容清俊、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沉稳。他站在翰林院的
第三章:自救之策 2021-01-07 23:53:2411:503万 所属专辑:三国之北地霸主 声音简介 重生成三国第一老实人韩馥的儿子——韩昕,此时,十八路诸侯已经开始谋伐董贼,在人生的转角处,韩昕仰天大吼:我要活下去,冀州是我的,北方谁敢染指?明犯我地者,虽远必诛!
秦二世上位 | 公元前210年,嬴政崩于沙丘,他同宗赵武灵王也死在这。 《史记》记载,嬴政死前下诏,要扶苏回咸阳主持丧礼,被赵高截住。赵高怂恿并联合李斯,矫诏改立胡亥。同时,以政哥名义下诏,令扶苏自杀。 当时赵高是嬴政贴身宦官,胡亥是唯一随身的幼子,李斯是丞相,扶苏被政哥贬到上郡,做蒙恬的监军。
材料中描述的“各地督抚称皇帝敕令是‘矫诏、乱命’”以及“兵衅不可开”等情节,对应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的历史事件。当时慈禧太后向列强宣战,但东南地区督抚(如李鸿章、张之洞等)拒绝执行诏令,并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各地督抚等官员却称皇帝敕令是 “矫诏、乱命”,以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 。材料中的“这场战争”使( ) A. 晚清“外重内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