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直属关系上来看的话,他们的区别就是知府和直隶州知州拥有同等待遇,知县和散州知州拥有同等待遇,然后知县、散州知州是知府的下级,而直隶州知州有时候也会成为知县的上级。当然如果从品级上来看区别的话,知府则是从四品,直隶州知州为正五品或从五品(明朝为从五品),散州知州为从五品,知县为正七品。之后在...
府的地方长官被叫做"知府",总领一个州的军事、政治事务。再后来到了明清时期,"府"是一级行政单位,管理府的事务的人就是"知府"。放在现在"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兼市长。最后来了解一下"知县"。"知县"是"知县事"的简称。一说起"县",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郡县制,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开始实行了,后来秦...
是知府的属员。知府的副手称为“同知”,一个府下辖有州和县,州的长官称为“知州”,而县的长官就是“知县”。当然也有例外,州分为两种,一种为“直隶州(也可以叫直隶厅)”,这种州不归知府管,它是直接隶属于布政司,相当于省属,俸禄级别跟知府一样,但是品级不同;而另一种州称为“散州”,这种州直...
知县、知州、知府区别是各自的级别不同,权力不同。 详细介绍: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知府,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相似。 知...
1、知府:管理属县、传达中央的政令、审决案件、治理百姓、征收赋税、考核下级官吏等。 2、知州:管理所在州的政务。 3、知县:知县主要掌管一县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 二、设立原因不同 1、知府:慢慢演变而来,宋代时称“知某府事”;元朝废府设路,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明代正式把官职名改为知府。
州下面还有军,用于抵御外地边境之地所设。府、州、军、监之下,宋又设置县,是最基层的一级行。清代行政划分 这样一来,宋代知府算是省长或是直辖市的市长兼大军区司令;知州则相当于地级市的市长兼军分区司令;知县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县长或县级市市长兼职武装部部长,明清也差不多延续下来。
与知府相比,知州的权力稍小。一般来说,知州不能直接掌握地方的军事力量,而主要依靠地方上的守备力量来维护治安。同时,知州也是朝廷在地方上的代表,负责执行中央的政策和法令。三、知县 知县,又称县令、县长,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员,主要负责一县之政务。他们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地方的财政、司法、教育等各方面。
普通县知县(正七品)<两京知县(正六品)<散州知州(从五品)<直隶州知州(从五品,行政单位级别和俸禄高于散州)<知府(初期分三等,上中下分别为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中期后均为从四品)。对应现在县委书记兼县长<排名倒数的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兼县长<排名中下游的市委常委、县级市市长兼市长<省...
三吏:指三种官职——知县、知州、知府,也被称为三吏。在中国古代官员制度中,知县、知州、知府属于地方行政职务的最高层次,分别掌管县、州、府的政务和司法。他们是皇帝任命的官员,负责治理地方,维护社会秩序,解决民众的疾苦。这三个官职被称为三吏,是因为他们都被认为是吏部尚书管辖的官职,吏部尚书是明朝时期吏部...
知府、知州和知县这三个官职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地方官员,但它们的职责和权力有所不同。知府是府级官员,是这三个官职中层级最高的官员,负责管理府一级的行政区域。知府的职责包括管理府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务,监督府内的官员,维护社会治安等。在明清时期,知府的职位非常重要,因为府是地方政府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