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也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法规 三、总结 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事故是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
如果迟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
瞒报通常涉及对事故信息的完全封锁,以逃避法律追究和社会责任。比如,某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但矿方为了隐瞒事故真相,故意谎报事故原因和伤亡人数。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社会大众和监管部门,更可能导致事故处理不当,给受害者带来更大的伤害。综上所述,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都是对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处理的不...
瞒报谎报迟报漏报事故行为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基础环节,也是转型期我国处置事故的重要制度工具,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第五条 《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
答:(1)报告事故的时间超出规准时限的,属于迟报; (2)因过错对应该上报的事故或许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址、类型、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3)成心不照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址、初步原由、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4)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出...
法律分析: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第五条 《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生产安全事故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定义如下: 迟报是指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限; 漏报是指因过失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 谎报是指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 瞒报是指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
一、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的定义 迟报:指的是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限。在紧急情况下,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因此及时上报是极其重要的。 漏报:通常是因为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的某些关键信息,如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未能上报。这种遗漏可能会导致救援和处理工作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