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说:“惟明主能行督责,以独断于上,则权不在臣下,然后能灭仁义之涂,绝谏说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督查之术有三个重点:一是独断专行,将权力紧紧地捏在自己手里;二是灭仁义之涂,即君主放弃仁爱之心,这样苛待百姓就不会有罪恶感;三是绝谏说之辩,也就是不听臣子的谏言,君主...
这位曾辅佐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的帝国设计师,最终以“督责”之名,将大秦推入深渊。二、督责之术:暴政体系的理论武装 李斯提出的“督责之术”,实为系统化的暴政纲领:1.权力垄断:“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于上”,彻底否定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议政”的传统;2.道德解构:“灭仁义之涂”否定了周代以来...
“督责之术”就是李斯为胡亥设计的一套严刑酷法和君王专断的治国计策。所谓“督责之术”,正如李斯所说:“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而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其中心意思是,君主对臣下和老百姓要实行“轻罪重罚”,使人人害怕刑罚而不敢轻举妄动。李斯还主张君主对臣下要实...
良性的统治离不开督察问责,然而,李斯提出的督责之术,却是出于“如何保证权力永远集中在皇帝手中”的考虑,我们现在可以绝对地说,“督责之术”其实就是李斯的一个贡品,一个为了讨好胡亥而贡献的荒唐建议,所以胡亥把天下搞的更加大乱了,李斯的这个建议也害死了他自己。说他害死了自己就是因为在胡亥下令处死他...
实行“督责之术”,群臣百姓也就不敢造反了,君王的地位才能牢靠。李斯关于“督责之术”的主张,既有取宠于秦二世的一面,也有他继承法家思想的一面。在上书中,他也是一再引申不害、韩非的话,来证实自己的看法。不过,李斯讲得更加露骨而已。秦二世不顾天下百姓的反抗,采纳了李斯的“督责之术”...
扬的这套统治术博得了胡亥的欢心,他马上将其贯彻到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去,“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然而,可悲的是,李斯最后恰恰死于他发明的“督责之术”,不过,使用此术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比他更熟谙此道的胡亥与赵高。 腰斩的利刃穿过...
李斯于是向胡亥提出“督责”之术。 贤主若能厉行“督责”之术,群臣知道自己的脑袋全系在君王的裤腰带上,不敢不全心全意为君王服务; 不能厉行“督责”之术的君王,如尧、舜等,比百姓还辛劳,简直是受罪。 “督责”之术,实际上就是严刑酷法和君王的独断专行,是近现代独裁的鼻祖。 李斯说:“彼唯明主为能深...
督是督察,责是治罪,行督责之术就是用督察治罪的权术来对付臣民。李斯把督责之术提到极端重要和万能的地步,要二世高度集中权力,独断专行,用深罚重刑控制臣民,实行极端残酷的血腥统治政策。文章最后说:“只要推行督责之术,皇帝就能随心所欲,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群臣百姓躲避过失都来不及,哪里...
探究李斯“督责之术”内涵 李斯是秦朝短暂的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在秦亡 之前所提出的“督责之术”的政治思想 ,在理论上存在着极大的消极性、局限性,在实践上造成了重大的政治灾难,恶劣的政治影响十分深远。 但必须指出的是,“督责之术”产生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与李斯一贯的政治主张有着巨大的差异,不...
李斯的“督责之术”的理论根据是他的法家思想。但是在当时秦二世对老百姓实行残酷统治的情况下,李斯抛出“督责之术”却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不过,李斯向胡亥进“督责之术”,不仅仅为了讨好胡亥,恐怕还隐藏着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他与赵高两人,始终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争权夺利,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