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抚 [ dū fǔ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ū fǔ ] [governor-gene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or;civil and military governors] 总督和巡抚,明清两代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简体督抚 繁体督撫 拼音dū fǔ 注音ㄉㄨㄈㄨˇ 督抚的意思 1.总督和巡抚,明清两代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 例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英[governor-gene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or; civil and military governors;] 督抚 引证解释 ⒈ 总督和巡抚的并称。 明清 两代最高地方官,兼理军政、刑狱。
督抚专权是指晚清时期总督、巡抚权力过大的状况。事件背景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清朝逐渐形成“内轻外重”的政治局面。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政权组织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政府职能不能正常运转,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不得不放权于地方官员,尤其是总督巡抚,逐渐导致地方督抚拥有了相对独立的...
督抚 成语(Idiom):督抚(dū fǔ)发音(Pronunciation):dū fǔ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督抚是指官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和统治一定地区。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督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通常由中央政府派遣的高级官员担任。督抚的权力范围包括行政、军事和司法等,他们负责维护地方的治安、促进经济发展、...
督抚 拼音:dū fǔ 词典解释 督抚dūfǔ 总督和巡抚,明清两代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governor-gene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or;civil and military governors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国语词典 督撫dū fǔ 總督及巡撫的合稱。 聊齋志異.卷二.紅玉:「生大哭,抱子興詞,上至督撫,訟幾遍,卒不得直。
:清代督抚体制特征探析 一、无能不包的地方事权 总督和巡抚(简称督抚)体制是清代地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由明代督抚制度发展而来 。因而清代督抚制度既有对前朝的继承,又在不少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清史稿》把清代总督的职责概括为:“厘治军民,综治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巡抚则为:“宣布德意,抚安军民,...
一、督抚权力结构 1.督抚选任方式 清代甄选督抚方式之一是由皇帝全权任命“特旨”补放。皇帝指定他所认可的官员为督抚。这种选任方式,既能看出督抚之职的重要,也足以体现皇权至高无上、拥有超越法律的权力,同时也是皇权个性化的表现。当然,这种方式只占一小部分。督抚甄选的第二种途径为廷臣会推荐保举。顺治六年...
督抚制度:督抚即总督、巡抚。清朝督抚分为地方、专务两种。1、总督,官名,清代的最高地方官员,别称制员、制台、制府,辖一省或两三省军民要政,为正二品官。定制八总督即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2、巡抚职权与总督略同,地位低于总督。清...
督抚既属地方的监察系统,又掌控地方军政事务,“统治兵民,刺举司道,一方治乱,盖所攸系”。对于明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督抚既无佐贰官、又无衙门内部的组织机构,在组织上尚不是省级最高行政长官,这是统治者在政治制度建设上的精心设计,以防范地方权力的扩张。清初地方监察基本沿袭明朝制度,督抚在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