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车盖亭蔡确①纸屏②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注释】①蔡确: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元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纸围屏风石作枕头,卧在竹床多么清凉,久举书卷手已疲累,抛书一旁渐入悠长梦乡。 醒来后不觉独自微笑,把世事细细思量,忽听几声清亮的渔笛回旋在沧浪水上。 注释 车盖亭:在湖北安陆西北。 书:蔡确诗有“卧展柴桑处士诗”之句,或以为“书”即指陶渊明诗...
“睡起莞然成独笑”的意思是,醒来后不觉独自微笑。这句诗出自宋代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全诗为:“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诗歌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午后于车盖亭中小憩的情景。 诗歌内容: 醒来后,诗人不觉独自微笑。 “莞然”是微笑的样子,而“独笑”...
纸屏②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注释】①蔡确: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年)因为受其弟蔡硕牵连,被贬知安州。②纸屏:纸糊的屏风。
【题文】夏日登车盖亭蔡确①纸屏②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注释】①蔡确: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出自于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朝代:宋代 作者:蔡确 原文: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赏析 更多 作者:佚名蔡确于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神宗死,哲宗继位...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出自宋代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赏析】 蔡确于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神宗死,哲宗继位。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元...
睡起莞然成独笑的意思 哎呀呀,“睡起莞然成独笑”,这可真是有意思的一句话呀!你想想看,就好像你睡了一觉起来,然后突然就自己一个人笑了起来,是不是挺神奇的?比如说,你某天午睡起来,发现阳光正好洒在脸上,心情一下子超好,然后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这是不是就有点那种“莞然成独笑”的感觉呀! 这其实就是在描述...
②沧浪:用了《楚辞渔父》中的故事,语含“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的意思。(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的画面。(2)赏析“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反馈 收藏
出自宋代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于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神宗死,哲宗继位。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年)因为“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