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宋朝罗与之①的《看叶》一诗,完成问题。红紫②飘零③草不芳④,始宜⑤携杖向⑥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⑦意味长。【注】①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看叶》宋代诗人罗与之所作诗词之一,作者认为虽然红花艳丽时绿叶作衬托,可就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存在让自然更焕发生机。【解题思路】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
看叶宋代:罗与之 经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撰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罗与之 罗与之,字与甫,螺川(今江西吉安县)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本集卷一《下第西归》),遂弃去,浪迹江湖间。其诗为刘克庄称赏。有《雪坡小稿》二卷。 罗与之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雪坡小稿》为底本。
宋代: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罗与之,字与甫,号雪坡,南宋江湖派诗人。因为屡试不第,隐居以终。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和隐逸情趣,其中尤以绝句水平更高。才子落第后曾经为了生计,四处漂泊,所以对百姓们的疾苦也有所了解。他曾写过一首《商歌》,其中后两句...
看叶 看叶朗读 出自宋代:罗与之的诗词 拼原 经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撰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罗与之的简介 《看叶》的诗词大意 经过紫飘零草不芳香,开始应该撰杖向池塘。 看花不应该像看叶,绿色影子松散意味长。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在大多数诗人笔下,被欣赏的叶,多是经霜后的红叶,装扮出来的是另一番春色。罗与之的这首《看叶》,则与上述审美趣味不同。他欣赏的叶,是扶疏的绿影,是绿叶生命的活力,是叶的本质美。“看花”,万紫千红易凋,花虽烂漫,但繁华匆匆,转瞬即逝;“看叶”,绿叶扶疏永茂,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 美丽如花...
看叶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12.对这首宋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句,是说色彩缤纷的鲜花已经凋谢,芳草也不再幽香,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春天已经远去。 B. 第二句,诗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愤懑不平,但此时并非无风景可赏,夏天的池塘正吸引着他的...
罗与之②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注】①东坡谪黄州,居定慧院之东,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作者目其为知己.②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A.《海棠》开头两句正侧结合,...
宋代诗人罗与之说“看花应不如看叶”,这感叹应该也发生在秋日。“红紫飘零草不芳”的时候,树木还能绿影扶疏,这份平日里不打眼的绿,在此时就显得格外难得了。这可能是叶被长久作为一种书写对象的原因。跟花相比,叶呈现的是另一种更为普遍的生命存在状态。不是瞬时的开落,而是在看似重复的日常发生微小的变化。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