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辖县与不辖县二种,辖县的隶于路,不辖县的则属于州。例如在今河北省保定市东北有北宋时所设的安肃军及其所领的安肃县,原为五代时北周的梁门口,其西偏北为北宋时的广信军及其所领的遂城县,这两个军都有辖县,故属于州级,一向有“铜梁门,铁遂城”之称,因其险固难攻,可以阻止辽兵的南下而得名。军和...
”道“以下的行政区,则是’府”。同样以山西省的冀宁道为例,在清朝初年的时候,这里设立了泽州、汾州、太原、潞安四个府。“府”的地方最高长官,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府”。知府属于朝廷从四品官阶。不高不低,位属中等,却十分重要。比起巡抚、道员,知府离普通老百姓更近一些。很多朝廷事务,都要靠他们...
清朝的行政区分为省、道、府、州、县。这五个行政区,并非只是简单的上下层级关系。在“省”的行政区,最高级别的地方长官是巡抚。清朝初年,山西省被分为四道,分别叫做冀宁、河东、雁平、归绥。 很早以来,中国就有划分行政区的做法。清朝也不例外。清朝的行政区分为省、道、府、州、县。这五个行政区,并非...
府,唐代大州称府,唐代府隶属于道,宋代府隶属于路。唐宋的府都直属朝廷。元代的府有三十多个,有路辖府、省辖府。元代的府,隶属于路或直辖于中央。明清改州为府。军,是宋代的行政区域,军等于州或府,直辖于路。军和州府差不多。县,是地方基层行政区域。秦汉的县属于郡(汉代国以下也有县),后代的县...
清朝的官制分为“中央官”和“地方官知”两类。整体分为“省、地、县”三个级别。清代地方官制中除“省、州、县”外,还有“道”、“亭”两个行政级别。 “道”,位于“省、府”之间,类似于建国初期的“地委”级别,但并不作为正式的行政机构存在,只具有行政级别; ...
吉林省的榆树厅,属于直隶厅,直接隶属于省府机构管理。所以说,清朝的府厅州县都属于行政区划,各种行政区划的情况不同,道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府厅州县都属于行政区划,道则不是,明清时期的道属于监察区划。根据各地区情况的不同,又出现了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粮道、巡盐道、茶道等等。明清时期的道,有...
诸侯和方国(夏、商)——诸侯国(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西汉初年)——州-郡-县(汉武帝至隋朝)——州/郡-县(隋)——都督-州-县(唐)——路-府/州/军/监-县/军/监(宋)——行省-府/直隶州-散州/县-县(元)——承宣布政使司-直隶州/府-散州/县-县(明)——省-府/...
民国初年,政区实行省、道、县三级制,但道只是省县之间的公文承转机构,且每省只有3-5道,没有实际的区划意义,相当于是虚三级制。1913年,三级政区数目分别为30、97、179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干脆取消道,实行省县二级制。1947年,二级政区数目为48、2383。至此行政层级走过了由多级制到二级制的简化历程,只是这次...
北洋政府袁世凯首先废除省和县之间的府一级政区,同时在省和县之间设立道(道的数量远小于原来府)一级作为过渡,希望到后来再废除省一级,实行道、县两级制。但是省一级无法废除,所以民国前期的行政区划变成了省、道、县三级。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为了剿灭红军就在省以下设置专区,也就是行政专员的监察...
省 在元代成为中央政府的名称,即中书省。为了便于管理,元代在路之上设立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这一制度后来被正式命名为省级行政区。府 在唐代时,大州被称之为府,且这些府都隶属于道。到了宋代,府则隶属于路,且唐宋两代的府都直接受命于朝廷。元代的府数量众多,有的由路管辖,有的则由中央直辖。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