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史上,此帖的接受史亦折射出王献之地位的起伏。南朝时,其书风因“媚趣”被推崇;至唐太宗独尊羲之,此帖一度湮没;北宋后,随着《阁帖》刊行,方重现于文人视野。张怀瓘所评:“子敬虽竭精磨思,固难以迹诘,然观其逸气,盖亦弘材矣。”王献之书法《相过帖》版本一 王献之书法《相过帖》版本...
此《相过帖》,由于第二字“过”和“迎”不少人对此有争议,也有人称此帖为《相迎帖》,并且,关于《相过帖》的真伪的讨论,亦没有定论。献之“执行草之权”,于众多书体中,王献之以行草成就最高,而在其他书体方面则声名不显。此帖书体亦有我们常见的书体杂糅之现象,帖中兼有楷、行、草三种书体,整体给人以...
东晋王献之行草书法欣赏《相过帖》释文对照 内容摘要: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生于山阴,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由于其书艺超群,历来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或尊称为“小圣”。王献之曾经担任过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长史、吴兴太守等官职;成为简文帝驸马后,又升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但政绩一般...
《相过帖》的内容是 相过终无复日,妻切在心,未尝蹔拨,一日临坐,目想胜风,但有感恸,当复如何。常谓人之相得,古今洞尽,此处殆无恨于怀,但痛神理与此而穷耳。尽此感深,殆无冥处,常恨。况相遇之难,而乖其所同。省告,不觉滻流。既已往矣,亦复何言。献之 ...
原文:相过终无复日,妻切在心,未尝蹔拨,一日临坐,目想胜风,但有感恸,当复如何。常谓人之相得,古今洞尽,此处殆无恨于怀,但痛神理与此而穷耳。尽此感深,殆无冥处,常恨。况相遇之难,而乖其所同。省告,不觉滻流。既已往矣,亦复何言。
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推荐 加载更多 王献之《相过帖》通临 #书法#行书书香斋拳击那点事 发布于:江西省 2024.08.03 00:00 分享到 热门视频 加载更多 ...
《淳化阁帖》卷九王献之《相过帖》,高清赏析,百看不厌,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宋太宗的年号为淳化,“阁“是指密阁,也就是皇宫内院的密阁,'帖'为法贴,可以作为教学模板的书帖。所以,时间、地点和用途的合称为《淳化密阁法帖》。 《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
王献之的相过帖原文是什么?相过帖 相过终无复日,妻切在心,未尝蹔拨,一日临坐,目想胜风,但...
临王献之法(42)相过帖之二 临王献之书法(42)相过帖之二 笔记:《阁帖》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名臣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称为中国"法帖icon之冠"。
临王献之书(41)法帖/相过帖之一 笔记:《法帖》即《淳化阁帖》,编刻于北宋淳化三年,是流传至今最久远的丛帖,共10卷,其中第九、十卷为王献之书。本人从今天开始从头临写,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