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 ④ 悲风吹泪过扬州。注释: ① 【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②【中原乱】指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③【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④【倩(qing)】请人代自己做。⑤...
【答案】1.西楼、清秋、夕阳2.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3.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4.词人独上金...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译文 注释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宋· 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字词解释: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及赏析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宋代〕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及注释 译文: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
1二十三、相见欢朱敦儒【原文】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文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译文】登上金陵城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金人侵占中原,士族四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赏析】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
1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译文】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到扬州。鉴赏】此词是作者抒发爱国情怀的...
一、《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翻译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
①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金陵:南京。 ③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④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⑤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