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出自宋代苏轼的《贾谊论》。“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全诗《贾谊论》宋代 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
相得:相得xiāngdé互相投合,相处得很好与公甚相得。——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小提示:"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
(1)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2)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析】 (1)他们这种君臣相互信任的深厚情分,难道仅 仅像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吗? (2)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早 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 反馈 收藏 ...
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满意请采纳
“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上一句是: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 这是出自于 宋朝 苏轼 所著的《贾谊论》。 附《贾谊论》全文赏析 贾谊论 作者:苏轼朝代:宋朝 非才之难, 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 贾生, 王者之佐, 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
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2)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极于权衡。(1)“是故”,因此,1分;每句的第一个“法”,效法,1分;“所以”,情由。1分;句意通顺,1分(2)“相得”,彼此投合,1分;“极”,竭尽全力,1分;“权衡”,法度,
1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2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大亮遇诸途而识之 ,持弼而泣 ,恨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