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分子相分离形成的无膜细胞器的了解也越来越清晰,对不同成分和功能的无膜细胞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如图所示,MLOs包括核仁[4]、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核小体(promyelocytic leukemia nuclear bodies)[5]、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6]等。自发组装的液液...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生物液液相分离和无膜细胞器领域已取得一系列重要发展,对不同外界因素(如静电效应、温度、pH等)和蛋白内部特定结构域在无膜细胞器组装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已有较全面的理解,并对蛋白质结构变异造成疾病发生的机制有了初步认识,有望在治疗手段和效果方面取得突破...
此文章作为Developmental Cell封面进行展示,首次系统地总结了现有关于有膜细胞器与无膜细胞器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通过多个方面探讨了两种细胞器互相影响的方式,以及如何彼此协调从而实现细胞内各种重要的生命功能。 封面图:图正中橱窗内球状结构代表蛋白质(小棒状结构)形成的无膜细胞器;右侧橱窗内呈现了蛋白凝集体在...
文章首先探讨了无膜细胞器的早期研究历程,介绍了随着技术进步,新的无膜细胞器的发现经过; 2009 年, Hyman 等通过对秀丽隐杆线虫 P 颗粒液态性质的研究首次将相分离理论引入生物系统,指出相分离可能是无膜细胞器形成的物理化学基础。接着,文章聚焦于相分离的分子机制,特别是由串联重复结构域 (tandem-repeat domain)...
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无膜细胞器是由液-液相分离(LLPS)调控组装的高度动态的生物凝聚体。复旦大学温文玉研究团队总结了蛋白质相分离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中心体成熟、纺锤体组装和极性建立的调控功能,介绍了参与其中的多种蛋白凝聚体,调控因子和蛋白复合物。(https://doi.org/10.3724/abbs.2023093)相分离是驱动细胞...
特指生物大分子在胞内凝聚的特殊状态,描述的是胞内不同成分间相互碰撞、融合形成液滴,从而使一些成分被包裹在液滴内,一些成分被阻隔在液滴外的现象,用以解释胞内通过分子相分离,组织调控内部环境,形成无膜细胞器(如:核仁、miRISC、中心体、PML小体、应激颗粒、P颗粒、异染色质及突触的细胞骨架等等)。
到生物学研究中,特指生物大分子在胞内凝聚的特殊状态,描述的是胞内不同成分间相互碰撞、融合形成液滴,从而使一些成分被包裹在液滴内,一些成分被阻隔在液滴外的现象,用以解释胞内通过分子相分离,组织调控内部环境,形成无膜细胞器(如:核仁、miRISC、中心体、PML小体、应激颗粒、P颗粒、异染色质及突触的细胞骨架...
无膜细胞器 相分离 质谱无膜细胞器是一种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其中包括核糖体和中心体。相分离是指物质在溶液中由于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发生相态的改变,如油水分离、蛋白质沉淀等。质谱是一种分析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科学方法,通过测量物质离子化后的质量,可以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对于无膜细胞器中...
1. 解析细胞内无膜细胞器形成的特异性以及分子机制;2. 探索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对于神经系统的生理意义;3. 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调控病理状态下的异常相变,最终达到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目的。欢迎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有志科研之士申请博士后及科研助理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