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只河蚌张开蚌壳, 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用尽力气,怎么也拔不出嘴来.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河里去了.河蚌和鹬鸟就争吵起来.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一天、两天不下雨,没有了水,回不了河,...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因此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方从中获利。 中文名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同义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相关人物 苏代 出处 《唐史演义》...
鹬蚌相争(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是一则历史寓言故事,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成语出处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近义词:渔人得利,反义词:相辅相成。成语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是一则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该成语一般独立成句或作分句;常置于“常言道”、“俗话说”、“结果是”等词语之后。典故出处 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刘向编纂的《战国策·燕策二》。这个成语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从而让第三者不费吹灰之力地获利。 二、用法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因争斗而互相伤害,最终却让第三方受益的情况。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时会出现大公司之间争斗不休,最终却让一家小公司...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
今日拔不出嘴,明日拔不出嘴,你只有饿死。”就在他们相互争执不下的时候,一个渔翁刚好经过。他看见鹬鸟和河蚌都动弹不得,于是轻松地将它们一起抓走了。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双方争执不下时,往往会让第三方渔翁得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避免无谓的争执,以免让第三方趁机获取利益。
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