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子瑾,又名盛瑜,安徽省和县白桥后港人。和县与南京一江之隔,与江上青出生地扬州同隔江北,相隔不远。盛子瑾,黄埔六期与戴笠同床,曾在赣军名将李明扬麾下参加过北伐。1930年李明扬抗命,消极参加围剿江西红军,被蒋介石革职,盛子谨无奈到东北参加抗日义勇军,后逃亡苏联,辗转回国,七七前在上海办实业。1938...
张爱萍来到皖东北后,见盛子瑾是个可争取的人,便以新四军参谋处长的名义前往泗县与盛子瑾会谈。盛子瑾最开始对张爱萍还是充满了戒备,不过经过一番交谈过后,盛子瑾对张爱萍所说的抗日大势非常信服,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意。过了几天,张爱萍又找到盛子瑾,商议两部合作抗日不搞摩擦,并特别签订了协议。这样的局面...
电报中说,盛子瑾顽固到底,不肯与我联合抗日,盛与秦庆霖(盱眙保安旅司令,韩德勤部下)一向不和,秦顽有吃掉盛顽之企图;加之人民对盛极其不满,盛在泗县地区呆不下去了,并谓盛已渡淮河南去,必定另有他图,望我严加提防,看了电报,事情已经非常明显,盛子瑾此番“借道”,图的就是占我半塔集。几个首...
1955年,盛子瑾庚死狱中。或许是江上青的抗战功绩与盛子瑾同书一笔;不肯定盛,则江的功绩有污难实之故,终延至2001年,理由上海国安局为盛子瑾作出撤销反格明罪名的甄别决定。“国父”溯源 江上青牺牲后,先葬于泗县,重葬于泗县烈士陵园。在彭雪枫将军的巨大光环之一,长期寂寂无闻,直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和盛子瑾一起到灵璧县检查工作。在去往的路上,他们被国民党顽固军队埋伏。江上青为了保护盛子瑾撤退,勇敢地战斗,最终英勇牺牲,当时他只有28岁。盛子瑾在突围中受伤,左臂被截肢。经张爱萍劝说,他决定将江上青培养的2000多人队伍转交给新四军。该队在抗日战争中大显身手,为解放战争的...
这篇文章来自《来安文史资料》第一辑(1984年12月),作者是程启文(来自湖南省军区)。原文标题是《将计就计——记半塔集智歼盛子瑾顽军》。半塔集保卫战前的伏击战 1940年3月下旬,对我们新四军五支队来说,是个反击顽固派、成功创建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关键时期。大家都清楚地记得,在那个月里,我们成功打破...
张持彭雪枫致盛子瑾的亲笔信,(一次是张劲夫给江上青的亲笔信),在泗县双沟找到杨纯和江上青,商定与盛子瑾建立统战关系。同年8月又在杨、江陪同下在盛子瑾、江上青安排下,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在泗县张塘村建立。主任张爱萍,副主任刘亦柱。刘玉柱(武飞、黄春圃)率领的新四军淮纵队和八中军陇海...
盛子瑾(1906-1954),又名盛瑜,安徽省和县白桥后港人。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捕叛变。“七·七”事变前在上海开过工厂。民国27 年(1938 年),在武汉和戴笠的门徒杨文蔚(医生)结婚,戴笠亲自参加婚礼,夸盛子瑾是他的好部下,因而盛子瑾、杨文蔚均成为戴笠特务系统...
1958年,国管院成立外事办公室,陈毅任主任,张彦任副主任。盛子瑾与江上青联共抗日,遭到桂系和当地地方武装的双重反制。先是灵壁的雷杰三的地方武装,公开反盛。张爱萍、江上青找吴法宪,让八路军胡炳云大队打垮了雷杰三的部队,也帮了盛子瑾。雷杰三投降了日伪,在泗县时村建立了伪政权。
盛子瑾任职皖东北的整个过程,充满着错综复杂的问题,同新桂系有问题,同本地封建势力尖锐对立,有时同江苏国民党顽固派也发生边境摩擦。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于他和新桂系之间的不断冲突。首先,在1939年8月,新桂系反共顽固分子灵璧县长许致远密谋让地方封建势力打死盛子瑾,以取而代之,这是“小湾子事件”的实质所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