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也是魏晋南北朝中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存在于386年至534年,期间经历了三个都城。盛乐城,东西窄,南北宽,形状不规整,略作五边形。郭内东南隅有南、北两内城。盛乐北内城为唐以来所建,盛乐南内城为汉魏遗迹。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勇猛强悍,他本是代国遗孤,公元376年,代国被前...
后来,拓跋珪迁都平城,即皇帝位,改元“天兴”,成为了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大道武帝。从此,盛乐城不再是拓跋鲜卑的都城,但它在北魏历史上的地位不会改变。从始祖拓跋力微率部到达盛乐开始,到拓跋珪迁都平城,拓跋鲜卑在盛乐经历了140年的经营。盛乐古城见证了拓跋鲜卑的兴盛和衰落,也见证了拓跋鲜卑从狩猎向游牧,从...
公元258年,鲜卑拓跋部始祖力微率20万多人马南下阴山迁于定襄之盛,将原设于此的汉定襄郡治“成乐”改称为“盛乐”。《魏书》载拓跋诘汾之子拓跋力微(始祖)于三十九年(258年)迁于定襄之盛乐。盛乐城址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九公里,其地北通呼和浩特,南通清水河,是汉定襄郡成乐县旧址、城址东阻小丘,南傍宝贝...
这样,盛乐城失去了都城的地位,但在北魏的历史上,它仍然占有较高的位置。到了北魏末年,盛乐城再次被废弃。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唐朝把原本的“渤海都护府”迁到了盛乐故城,改名为“云中都护府”,第二年又改称为“单于都护府”,也称“单于大都护府”。盛乐古城再次成为了内蒙古中部的重要政治军事中心。...
盛乐城第二次成为了拓跋鲜卑的都城。 和林格尔县出土过一块代国金印,这可以证明,盛乐城确实是代国的都城所在地。 但就在第二年,拓跋猗卢暴死,代国为争夺权利而大乱,猗卢的手下受到了排挤,拓跋鲜卑再次分裂,徘徊于塞上各地。 直到338年(东晋咸康四年),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再次复兴代国,建元“建国”。 341年(...
历史知识> 盛乐城 古城名。盛一作成。故址有多处:(1)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西汉置成乐县,为定襄郡治。东汉废。公元三世纪中叶,北魏祖先拓跋力微迁居“定襄之盛乐”,即此。313年代公拓跋猗卢筑城,以为北都。(2)337年北魏拓跋翳槐于盛乐故城“东南十里”所筑新城。(3)341年拓跋什翼犍所筑,在今和...
一年后,他又在“定襄之盛乐故城”南八里处新建了盛乐城,该城位于今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八拜古城东南约5千米处的西达赖营古城。因此,盛乐宫与盛乐城便构成了拓跋代国在大黑河流域的东西双政治中心。然而,公元376年前秦进攻代国,代国最终灭亡,盛乐地区也随之进入了前秦的短暂统治时期。“云中丞印”铜印 公元383年,...
(该地初步推断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古城,该城邑自战国秦汉以来一直为云中郡郡治所在)公元341年,什翼犍于“定襄之盛乐故城”南八里筑盛乐城,初步推断“定襄之盛乐故城”为汉代云中郡原阳县县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八拜古城),而新建的盛乐城为八拜古城东南约3.5千米处的西达赖营古城。盛乐宫与盛乐城,...
在公元398年,他进一步将都城迁移到平城,并在次年正式登基,建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魏王朝。尽管北魏都城后来南迁至洛阳,但盛乐城因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多位帝后的陵寝,始终在北魏的历史篇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北魏灭亡后,盛乐城历经了多次政权更迭,成为众多势力争夺的对象,直至隋朝时期,它的...
🏰 盛乐古城,作为拓跋鲜卑代政权的北都,见证了北魏的起源。拓跋珪将都城迁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后,盛乐古城虽不再作为都城,但其在北魏历史中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 历史长河中,盛乐古城不仅是北魏拓跋鲜卑的初都,更是北魏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了解北魏初期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