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下列关于“绿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绿矾的主要成分为Fe2(SO4)3·7H2OB. 绿矾的溶液中能电离出
解:A、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烧之则赤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反应颜色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止血补血只是阻止血流或增加血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色绿味酸属于颜色和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
[解析]A。 绿矾是硫酸亚铁晶体,不能电离出H+,之所以有“味酸”,是溶解时亚铁离子水解的结果,故A错误;B. 绿钒锻烧后生成赤色的产物为氧化铁,故B错误;C。 水蒸气遇到无水CuSO4会变成蓝色,因此可以用无水CuSO4检验锻烧绿钒有H2O生成,故C正确;D。 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若生成二氧化硫,也会被...
解:A.FeSO4•7H2O电离生成二价铁离子、硫酸根离子,不能电离产生氢离子,故A错误;B.绿矾锻烧后的固体产物为Fe2O3,故B错误;C.硫酸铜与水结合生成五水硫酸铜,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可以用来检验水,故C正确;D.通入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煅烧产物中含有硫酸钡,不会含有三氧化硫,故D错误;故选:C。
【用途】“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其反应原理如下: 第一步:FeSO4·7H2OFeSO4·H2O+6H2O↑ 第二步:2FeSO4·H2OX+SO3↑+SO2↑+2H2O↑ (6)X的化学式为 。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1 (2)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 ①. 或 ②. 玻璃棒 (4) ①. 增大 ②. 密封 (5)51....
《本草纲目》为中华瑰宝, 书中记载: “盖此矾(FeSO4•7H2O)色绿, 味酸, 烧之则赤…止血补血”。下列描述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将矾研碎 B. 烧之则赤 C. 止血补血 D. 色绿味酸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详解]A.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 属于物理变化, 故A错误; B.烧之则赤包含着...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本草图经记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绿矾能电离出,故“味酸” B.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
【题目】6.《本草纲目》为中华瑰宝,书中记载:“盖此矾(FeSO_4⋅7^- H2O)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止血补血”。下列描述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将矾研碎B.烧之则
《本草纲目》在绿矾((FeSO_4·7HO))“发明”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有“味酸” &
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是氧化还原反应。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分解成粒度非常细而活性又很强的Fe203超细粉末为红色。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