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监督法是新时代加强党对人大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客观要求;是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齐琪)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8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决定。新修改的监督法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认真总结监督法施行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监督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完善人大监督制度机制。监督法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法律依据,...
修改监督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总结新时代人大...
从1987年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到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历次全国人大会议都有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制定监督法的议案,共计222件,参与联名代表共计4044人次。1990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的制度,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决定(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
法律监督法定义 英文翻译 (Legal Supervision Act;Legal supervision law )定义 法律监督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指导和强化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行驶法律监督权力的法律及其相关性文件。法律监督法的制定和实施,从法律层面解决法律监督机关对被监督方检察监督难的问题。相关信息 提出背景 检察工作还存在不少...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黄海华介绍,监督法修法,进一步明确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监督的规定,细化政府债务监督,增加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修法决定,第三章章名修改为“财政经济工作监督”, 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八条,并规定...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对于推动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权,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实施以来,全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黄海华介绍,监督法将进一步明确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监督的规定,拟规定,国务院应当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金融工作有关情况。增加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据黄海华介绍,2023年12月,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了监督法修正草案。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