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扩于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九月,李愚与冯道奏请依《石经》文字采用雕版刊印《监本九经》即是一例。所谓“监本”就是由国家最高文化机构“国子监”出版的标准版本,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九经》即指:《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五代监本”或“监本九经”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五代政府刻书业兴起,冯道进行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九经》的刻制。《九经》的校刻,是在国子监完成,并由国子监主持,书版也收藏在国子监, 反馈 收藏
这里所说的“扩于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九月,李愚与冯道奏请依《石经》文字采用雕版刊印《监本九经》即是一例。所谓“监本”就是由国家最高文化机构“国子监”出版的标准版本,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九经》即指:《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
【五代十国·五代监本《九经》——中囯出版事业开端(2)】 五代监本《九经》由宰相冯道在后唐(923年—936年)时期提出雕印出版。冯道(882-954),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为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宰相,历经四朝十代君王,世称“十朝元老”,有政坛“不倒翁”之称(待后另行介绍)。
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明宗敕令国子监雕印“九经三传”,史称“五代监本”,被视为官刻之始。官刻,尤其是中央政府主持的刻书,往往会令官员精加校勘,慎选手书写版样,刊印精良。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中载有至正六年(1346)刊本《宋史》的牒文,从中可以看到:元代政府为了保证刊刻质量,甚至不远千里送到江浙...
名词解释 “五代监本”或“监本九经” 答案: 五代政府刻书业兴起,冯道进行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九经》的刻制。《九经》的校刻,是在国子监完成,并由国子监主持,书版也收藏...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 政书 答案: 政书是一种典志体史书,专记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由于它具有...
《五代监本九经》的问世,使古代经书有了统一的标准本,在当时还允许公开出卖,使《五代监本九经》流布甚广,因而对于文化的普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自此以后,刻书不再是民间书坊或和尚道士的事,而成为历代朝廷的出版事业,对后世印刷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朝廷对印刷业的提倡,士...
by:孟永龙 2507 毛诗正义 by:善意流传 994 毛诗奇诗选 by:红雨橙 816 毛诗奇诗词 by:红雨橙 167 妞戈旦的读点毛诗 by:妞戈旦 488 毛诗注疏通读 by:杜若东 1278 版本T0 by:帆大圣 4333 中英版本 by:张丽钢琴教学 1007 DJ嗨唱版本 by:宋初恩 ...
这里所说的“扩于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九月,李愚与冯道奏请依《石经》文字采用雕版刊印《监本九经》即是一例。所谓“监本”就是由国家最高文化机构“国子监”出版的标准版本,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九经》即指:《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
解析:“官刻”是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在宰相冯道主持下由官府刻印《九经》。《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九经》的校刻,是在国子监完成的,故历史上通常称之为五代监本《九经》。它的刊刻,开了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着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