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书写材料和技术的进步,金文中的“监”字进一步发展,形态上有了新的变化。此时的“监”字,除了保留了“皿”这一关键元素以象征盛水的容器外,还增加了“臣”和“人”的象形,其中“臣”字部分常被解释为象征眼睛,而整个字形则更加明确地表达了一个人弯腰低头,眼睛注视着皿中水面...
'监'的本义为用盛水的器皿照自己的影子,后来又把这种能照人影的器物称之为'监'。'监'作为照人影子的器物后来逐渐发展为金属器皿,且'监'字主要用于'监视'义,所以后来便孳生出了'鑑'字。“鑑”字则进一步简化,把下面的“皿”字去掉,直接把“金”字旁移至下部,便有了今天的“鉴”。《诗·邶风·柏舟》:'...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监字解析:从眼到容器的演变 悲凉染江山 发布时间:2分钟前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西周和春秋战国,"监"字开始玩起了角色扮演。金文时期,这个字不仅仅是简单的"看",而是升级成了一种带有仪式感的审视。想象一下:一个穿着正装的官员,微微弯腰,眼神如鹰,透过水面不仅看自己,更像是在审视整个宇宙。那个"臣"字部分简直就是放大版的"老子要把你看透"的眼神。这哪里还是简单的照镜子?这...
“监”始见于甲骨文,其字形像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照脸。后来“监”常用于监视之义,大约到春秋时加“金”旁成为“鉴”,指映照的工具——盛了水的大盆,类似于后世的镜子,引申指可作为参考的事。又用作动词,表示照,再引申为审查、仔细看。文字溯源 鉴的初文是监。监是会意字,古字形像人跪或立在...
每天学习三个汉字,汉字演变之“监”字 #甲骨文 #说文解字 #国学文化 #汉字之美 #汉字演变 - 读字于2024081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0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这一篇来谈“卧”、“临”、“监”三个字,后两个字的正体写法分别是“臨”与“監”,可以看出这三个字内部都含有一个貌似“臣”的构件,只是后两个字简化之后,将“臣”这个构件简化为两条竖线的偏旁“〢”了。然而这三个字中...
监字楷书书法 欧阳询 颜真卿 颜真卿 颜真卿 高湛墓志 欧阳询 颜真卿 监字行书书法 唐寅 徐铉 敬世江 王铎 米芾 苏轼 苏轼 苏轼 赵构 近人 陈师锡 颜真卿 高正臣 黄庭坚 监字草书书法 宋克 宋高宗 徐伯清 怀素 敬世江 毛泽东 王献之 王羲之 皇象 赵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