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乾隆朝的第一大案——两淮盐引案 乾隆三十三年,震惊朝野的“两淮盐引案”爆发,涉案官员跨越三任,历时23载,贪腐金额高达681万两白银。这巨额数字,相当于清朝顶级盐政官员1362年的俸禄总和,其贪婪程度令人咋舌,堪称乾隆朝第一大案。【盐商和盐政】在清朝,盐业实行专卖制度,盐商需持有“盐引”方可涉足。盐引...
两淮盐引案是清朝乾隆时期三大著名案件之一,堪称历史上的一个惊天大案。盐政官员们私自“超发”盐引,从中克扣、提留的“引银”竟然高达一千多万两。由于涉及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此案震惊朝野,轰动天下。盐引,就是朝廷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康熙年间,盐引泛滥成灾,盐引制一度面临取消的危机。雍正初年,康熙...
两淮盐引案不仅是清朝官场腐败的缩影,更揭示了权力与利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正如古语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难以逃脱权力游戏的漩涡。
对于预提盐引,两淮盐政除了每引照常征收1.5两的盐税,还额外向盐商收取预提利息即“余利银”(每引2.1两左右),以作“办差、办贡”之用(朝廷、皇帝来摊派时钱先从这块出)。这就有“两淮盐引案”的第一问题,乾隆知不知道两淮盐政在收、在用这笔钱?此项银两该盐政等,何以历来并未奏明私行动用?甚可...
在两淮盐引案中,纪晓岚被指责未能有效制止地方官员的贪腐行为,因此被朝廷认为与案件有一定的责任。虽然纪晓岚在案件中并没有直接参与贪污,但他作为地方官员,未能及时揭发和制止腐败现象,最终导致了他被发配至新疆的命运。乾隆皇帝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态度使得纪晓岚成为了“替罪羊”,这一决定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
在古代,最赚钱的生意要数食盐买卖了,因为利润丰厚,更事关国计民生,所以历来是国家专营的。由于这个行业涉及的利益巨大,所以也很容易滋生腐败。清朝乾隆三十三年,就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两淮盐引案,此案因牵涉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与南河亏空案、甘肃捐监冒赈案并称乾隆朝三大贪污案。
1768年,两淮盐政尤拔世上奏乾隆皇帝,揭开了两淮盐引案的序幕。尤拔世在奏折中揭露,两淮地区的盐引发放存在严重的贪污问题。地方官员与盐商勾结,通过虚报盐引数量、抬高盐引价格等手段,从中牟取暴利。这些贪腐行为不仅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还使得食盐价格飞涨,百姓苦不堪言。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震怒不已。他立即...
果然,乾隆在看到尤世拨的奏疏后,立马想起自己从来没有人向他汇报过,那些因预售而多出的税款;于是,下令严查此事。至此,乾隆时期最大的贪腐案之一“两淮盐引案”终于浮出了水面。据查,从乾隆十一年开始,到尤世拔的前任普福离任,二十多年间,历任盐政共预售盐引300余万张,侵吞税银达1000余万两。这是什么...
两淮盐引案即是由利息银引发的贪污受贿案件。两淮盐商借贷之后,打算靠多销盐还账。当时价格十分稳定,销售状况特别好,于是从乾隆十一年起,盐商们便申请提前销售下年的食盐,好用这部分盐税来还债。但是,这一款项,盐运使、盐政都没有奏明朝廷,变成了自己的“小金库”。当然给皇上购置古玩器物、打点巡游消费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