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是非常殊胜的日子,施主于此时供养佛陀和通过供养自恣戒体清净、甚至已证圣果的众僧,以此功德回向累世父母,不仅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也能脱离恶道。 由于盂兰盆节蕴含着佛教浓厚的孝亲报恩思想,因此这天又被称为佛教的“报恩节”。佛...
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 图片说明:目犍连便在七月十五这天,设盛大型盂兰盆供,依靠十方僧人之力,最终救度了母亲得以升天道。 “盂兰”是梵语,翻译为倒悬,比喻堕落于饿鬼道或地狱道中的众生,时时饥渴难忍,如被倒悬着一般,痛苦不堪。 “盆”是盛载食物...
依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的重要节日。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犍连尊者证得六种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深恩,遂他用天眼观察世界,却看见母亲因造恶业而...
盂兰盆节的由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也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据说它起源于佛经故事《目莲救母》。目莲是指当年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大...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在佛教中又称盂兰盆节。 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器具可解救已逝去的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 盂兰盆节来历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当时佛陀弟子目犍连尊者,以...
盂兰盆会之所以会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实乃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在民间,人们在盂兰盆节这一天,会准备各种供品,供奉佛僧,以祈求祖先的庇佑和超度...
【盂兰盆节 || 将我们的历代父母托付给阿弥陀佛】01 盂兰盆节的由来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节,又被叫做盂兰盆节。盂兰盆节是在于供僧,其精神在于孝亲报恩。这一天是众僧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前来见佛陀报告修行成绩的日子。佛陀听了弟子们修行有进步,生欢喜心,所以叫佛欢喜日。各位,在佛欢喜日供僧...
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佛教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称为中元节,在盂兰盆节期间,人们会祭祖、祭先人、祭神等,而有些地方还有放河灯的习俗,但是这个节日的起源和含义,则需要追溯到佛教的一个传说。盂兰盆节的起源 盂兰盆节是一项源自印度的传统节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古老的传说——目连救母。据《盂兰...
盂兰盆节(Ullambana)又称盂兰盆会、盂兰节、盂兰盆节日等,是一个在东亚地区普遍流行的佛教节日。盂兰盆节起源于印度佛教的一个传说,传至中国后逐渐与道教和民间信仰相融合,成为一种寺庙和民间广泛庆祝的重要节日。盂兰盆节日期根据农历变化,通常在8月或9月份举行,期间人们祭祖、烧香、放焰灯、敬佛等,以...
盂兰盆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