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9年,罗马共和国与伊庇鲁斯摩洛希亚国王皮洛士之间的冲突达到了新的高潮,阿斯库路姆战役成为了这场历史性战争的转折点。作为皮洛士战争的第二场重要战役,这场战斗不仅影响了罗马与希腊之间的关系,也为后世留下了“皮洛士的胜利”这一著名的谚语。本文将详细探讨阿斯库路姆战役的背景、经过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在...
在西方人的话语体系中,常把付出极大代价才取得的胜利称为“皮洛士”式胜利,这一典故便出自本篇故事的主人公。皮洛士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19年,他少年时非常崇拜亚历山大大帝,虽曾一度被伊庇鲁斯国内贵族放逐,却藉此游历地中海沿岸,不但参加过易普斯河战役,而且因其勇武而得到托勒密王室之青睐,被招为婿,并在托勒密...
在奥斯库鲁姆取得胜利后,皮洛士发现自己失去了许多两年前与他一起从伊庇鲁斯冒险的重要军官和士兵——他们的素质无法与他在意大利南部的盟友相比。当皮洛士的战友祝贺他的胜利时,伊庇鲁斯国王阴沉地回答道:“如果再有这样的胜利,我们就会彻底毁灭。”因此,“皮洛士胜利”一词诞生了,即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皮洛士式的胜利名词解释: 公元前279年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在与罗马的一场激战中付出惨重代价取得的胜利。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3世纪初,罗马经过三次萨莫奈战争控制意大利中部,开始向南部扩张。当时南意有许多希腊移民城市总称“大希腊”。这些城市各自为政,且因商业竞争而时有冲突。诸城市中以他林敦实力最强。公元前282年南...
皮洛士的胜利 前279年的春天刚刚到来,罗马与皮洛士的战争又开始了。皮洛士率军入侵阿普利亚,罗马军队也在此地迎战。双方在阿斯库路姆(Ausculum)爆发了第二场大型战役,史称阿斯库路姆战役。这一次两军都做了充足的准备。皮洛士得到了意大利半岛的希腊城邦的援军,其中包括塔兰托的白盾军,总共约有七万余人,此外还有...
皮洛士式的胜利是指一种得不偿失的胜利,即虽然赢得了战争,但损失过于惨重,以至于无法从中获得实际利益。 术语来源:这个术语得名于古希腊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Pyrrhus),他在公元前3世纪时试图征服意大利。皮洛士的军队在战术上多次战胜罗马军队,但由于他每次胜利后都损失了大量的士兵,这些胜利实际上对他的长远目标并无太...
“如果我们在与罗马人的又一次战斗中取得胜利,我们将彻底毁灭。” 因此,后人也将这种得不偿失的胜利称为“皮洛士的胜利”。 尽管这次战役中,罗马人再次被击退,但希腊军队也只得到了一场虚假的胜利。由于皮洛士负伤,入侵阿普利亚的军事行动也只能中止,希腊联军退回了塔兰托。
“皮洛士的胜利”(Pyrrhic victory)是一句西方谚语,意为“代价高昂的胜利”或“惨胜”。有意思的是,...
最终,在阿普利亚南部城市,阿斯琴伦(Asculum)附近的原野上,皮洛士和罗马人第二次遭遇的舞台搭建好了。两方都虎视眈眈,皮洛士试图用一场决定性胜利,把罗马人打上谈判桌;而罗马人则想一劳永逸地摧毁希腊势力对意大利的染指。古典作家认为这两支军队的总人数都达到了七万以上,而双方的实际人数大约都在4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