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波睡眠过程中,海马恢复了记忆,神经元产生了三种脑电波特征,慢波振荡、纺锤波和 尖波涟漪的“三重奏”,从而实现了新皮层-丘脑-海马的“交流对话”。 较多研究都发现,纺锤波的数量与记忆有关,如果白天学习的内容很多,晚上睡觉时纺锤波数量就比较多,且纺锤波的数量越多,醒后回忆效果会越好。 但在六个月后的...
最近的发现显示,前边缘皮质、前扣带回和压后皮质会投射到丘脑前核,但是大部分不会投射到海马,而且针对皮层下的输入,乳头体的不同部位会发出相应的投射到不同的丘脑前核,且不发出投射到海马。此外,丘脑前核团的损伤会导致相应皮质的活性降低,说明丘脑前核群和皮层有着独立于海马的相互联系。 基于上述研究,该团队...
对浅表RSC的丘脑皮质兴奋的降低可能在促进锥体神经元树突中SWR相关的可塑性方面具有双重作用。首先,它导致丘脑的功能性去传入,减少其对稀疏皮质-皮质相互作用的干扰。其次,丘脑——可能还有其他皮层下输入的沉默会降低树突抑制。 总之,这些效应...
1927年坎农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他根据丘脑受损伤后或丘脑的活动在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时情绪变得容易激动或发生病理性变化等事实,认为丘脑在情绪的发生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他认为神经冲动传入丘脑,并在丘脑获得一定的“情绪特性”,然后具有情绪特性的神经冲动一方面传入大脑皮层引起情绪体验,另一方面激发植物神经系统,引起...
9月29日晚,香港城市大学黄俊康讲座教授、神经科学系主任贺菊芳作为脑客中国科研第74位讲者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从海马,皮层和丘脑皮层的长时程增强到药物开发》的报告。 报告结束后,贺菊芳老师针对观众提到的问题作出了解答: 问1:这种药物现阶段的进展到哪一步了?
海马体负责再现过去的信息和情景,并生成新的经验片段。而丘脑则可以协同作用,创造出更加丰富而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梦中我们会有各种强烈的感受,例如爱、悲伤和惊恐等。 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也参与了梦境的生成过程。前额叶皮层被认为是人类的“执行”区域,它可以帮助我们制定计划和控制注意力。在梦境中...
陈根:前端丘脑才是“好记性”的关键所在 文/陈根 众所周知,短期记忆形成于海马体,而稳定的长期记忆则是储存在大脑皮层中。如果海马体中的短期记忆不能被顺利地转移至皮层,那么,它们在不久后就会被从记忆中抹去,成为“忘却”的记忆。比如,储存于大脑皮层的几十年前的初恋,让人铭记终生;而停留于海马体那昨天刚...
实际上,科学家们早就发现,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相关振荡——即皮层慢波振荡(SOs)、丘脑-皮质睡眠纺锤波和海马尖波涟漪——的复杂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海马体和新皮层网络之间的交流。但关于大脑在睡眠中重新激活记忆的能力的实验证据很少。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设计了新的测试,在午睡前向参与者展示信息,并使用脑电...
我们对记忆的起点和终点有一个很好的概念,短期记忆在海马体中形成,如果情况需要,就会在大脑皮层中稳定为长期记忆。但是,在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之间的曲折路径上发生了什么,却是一个谜。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前端丘脑(anterior thalamus)是连接海马体和大脑皮层的一个大脑区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