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发神谶碑》风格较为独特,为三国时期所立,根据史料记载,此碑有可能是皇象所书,但目前仍有争议,关于书写者的定论,尚没有准确的论述。《天发神谶碑》于唐代许嵩所著之《建康实录》中有所记载,其文述及:在县城南方三十里之处,西与牛头山及丹阳之云岩相邻接。向东之途,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碣石,其长度...
皇象《天发神谶碑》,白石老人的篆书、篆刻作品深受此碑影响 《天发神谶碑》又称《天玺纪功碑》、《吴大碑》、《吴孙皓纪功碑》,刻于三国东吴天玺元年(276年),相传碑文是由当时吴国的著名书法家皇象书写的。原碑位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天禧寺,到宋代时,碑石已经断裂在三段,所以俗称《三段碑》;清代嘉庆...
今天带来的是一个快被遗忘的碑刻——《天发神谶(chen,四声)碑》,它的历史背景,是三国吴最后的皇帝孙皓,昏庸残暴,为了稳定人心,谎称是天降神谶(谶,意为预兆)的舆论,以示祥瑞之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皇象在书写整篇碑文时,一丝不苟,使得整碑庄重威严,也为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一道最奇伟迥异的风景。
其章法通篇布局井然有序,峻密而不拘紧,行列整齐而行错落有致,通篇望去,每个字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构成了深沉悠长的音乐华章。🍠 另相传著名的吴《天发神谶碑》亦为皇象所书。《天发神谶碑》建于吴天玺元年,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篆书碑刻作品,传为皇象所书,但已无从考证,其又名《天玺纪功碑》。此碑虽为...
《天发神谶碑》又称《吴天玺记功颂》,三国吴天玺元年(267)刻。吴的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记功。石旧在江苏省南京市天禧寺,后移筹思亭,又移尊经阁、县学。石呈圆幢形.环而刻之。世传为皇象书,但无依据。宋时原石断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
皇象《天发神谶碑》于吴天玺元年(公元276年)创建,原名《天玺纪功碑》,因其在宋朝以前已被断裂为三部分,故又称《三断碑》。关于作者,有传说是华(核)文或皇象所书,也有人认为是苏建所作,但碑文残缺,导致其作者难以考证。此碑曾位于江苏江宁尊经阁,遗憾的是,它在清嘉庆十年(1805年)...
《天发神谶碑》的作者皇象是三国时的东吴人,据说是今天的江苏扬州人,官至适中,青州刺史,但出生与去世的时间都已经无法考证了。比如南朝的羊欣就说:“皇象能草,世称沉着痛快”。刘禹锡也说:“中国书流让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可见古人对皇象的看重。
皇象《天玺纪功碑天发神谶碑三断碑》 《天發神谶碑》又名《天玺纪功碑》、《吴传皓纪功碑》、《天玺碑》和《三断碑》等,三国孙吴碑刻,传为华核文,由皇象所书。此碑乃东吴暴君孙皓假托神意,为自己取得帝位制造的所谓“符瑞”,孙皓天玺元年(公元276年)立,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毁于火。由于原碑早毁,...
《天发神谶碑》立于吴天玺元年(276),立在江苏江宁岩山,又称为《天玺纪功颂》。碑文是皇象所书,字体非篆体也非隶,下笔基本上呈方棱形状,收笔多作尖形,转折之处时圆时方,字体气势宏伟,显示出作者书法创作的另类意境。正像《述书赋》中所写的那样,广陵之都的皇象字迹朴质古情,人们模仿时...
皇象《天发神谶碑》 来自:趣事杂谈_>《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