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 雍正是一个善于思辨,善于改革的皇帝,他的种种变革思想和改革措施,表现为“不如资若求功名”,善于培养人才;他本人身体立行,刻苦用功,研习书法名帖,发扬“条举名帖为辨”的治学态度。在书法的成就上,说他于历代帝王中拔萃超群,也不是...
就目前从其署款“皇四子”到“雍亲王”的作品来看,能十分明显地发现他的书风以董其昌为主核;细微的分析,其作品大致由秀丽走向圆润一路,似乎他在取法上也关注了赵孟頫书法。 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书法总体表现畅朗...
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当了和尚,25岁时参加农民起义军反抗元朝,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虽然没有正规读过书,但其书法写得还是挺正规的。下图为故宫博物院藏的他的手令,取法晋唐,用法开张,结构紧致,章法豁...
如果对于这些皇帝书法家进行了一个排名的话,有传世书法的皇帝当中,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见过和学过王羲之真迹颇多,同时又有许多名师诸如虞世南、褚遂良的指点,能够排在第二位,而大名鼎鼎的宋徽宗凭借超绝千古的艺术才能,也仅能排在了第三位。而能够排在第一位的则是宋高宗赵构。对于赵构的书法,在普通人的认知当中...
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89岁,葬清东陵裕陵,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年号乾隆。彻底平定蒙古叛乱,加强政府对边疆的管理,编辑《四库全书》(也因此销毁和删改了大量对清朝不利的书籍)自称“十全武功”以十全老人自居,1796年,禅位皇太子,自称太上皇。谥号:法天隆运至诚...
其实也许是《平复帖》的书法风格与乾隆的书法审美三观不合,所以才会一字不跋,转送出去!《平复帖》的书法艺术到底是高还是一般?《平复帖》于今日被尊为“墨皇”、“帖祖”,其至高的地位甚至要比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更高,但是对该贴的艺术水准评判却存在这古今之别。这里简单的列具代表性的评价言论...
历代皇帝书法第七名唐朝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杨珣碑》赏析 李隆基隶书《杨珣碑》局部之一 唐玄宗李隆基隶书《杨珣碑》天宝年间立于法门镇,追赠其父杨珣为武部尚书。碑身高大,圭额篆书“弘农先贤积庆之碑”。碑文由李隆基御书,时年六十八,书法已达化境。采用隋唐流行的八分字体,记述杨珣家世及德行。书法浑厚苍劲,气势...
从光绪的书法中,我们不得不说的是,清朝对皇子的教育绝对是成功的,皇子多的时候清朝国运确实昌盛,后期因为各种原因,皇子稀少,国运也每况日下了。当然了,整体的腐败至关重要。 书者介绍: 光绪皇帝,本名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
汉章帝章草《千字文》书法一瞬斋出品 梁武帝萧衍 曹操(魏武帝)隶书 隋文帝杨坚 李世民(唐太宗) 李治(唐高宗)《鹡鸰颂》 武则天行书《升仙太子碑》 李隆基(唐玄宗)隶书《石台孝经》 李后主行草墨迹 宋徽宗秾芳诗帖 宋高宗赐岳飞批卷 宋孝宗赵昚《草书后赤壁赋卷》 ...
唐太宗李世民《草书屏风帖》拓本局部。宋嘉泰四年(1204)王允初刻于余杭,此册《旧拓唐太宗屏风帖》为周退密先生所藏,后有施蛰存先生长跋,草书书法碑帖图片54张。本书节录。 李世民《草书屏风帖》之二 明王世贞《柘州山人稿》谓:“文皇尝作真草书古帝王龟鉴语为二屏风示君臣,今所存者草书耳。轻俊流便,宛然有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