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大体上有契刻体与笔写体两种书体,文字风格衍变可以说是由契刻体向笔写体方面发展的。董作宾据殷代卜辞,把占卜人群,分为五个时期。以甲骨文字变化,书体变迁,追溯时代,以十干十二支常用字为例,阐明其字形。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变化过程中,发现了各期甲骨文书写风...
甲骨文中形声字的存在,说明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由于甲骨文形声字数量不多,下面我们略举几例,以示一斑。 以上我们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分析了甲骨文的构形特点。当然,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六书理论是否科学和完善,学界还在研究讨论。甲骨文中有许多未识字,由于结构古怪,也根本无法用六书理论来...
临习甲骨文尽量以中锋为主,但要间或辅之以侧锋,以增其韵。甲骨文的转折,一般应断而再起,且不可一笔带过,形成圆转之状,而失去了甲骨文方整峻拔的特质。 临习甲骨文,除掌握上述笔法外,平时要多读甲骨文拓片,品味其线条、结字以及高古的气息。同时,坚持临写小篆和金文,多读一些文字学著作,这对学习甲骨文很有...
中国文化 | 符号中国:甲骨文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
《全部甲骨文对照表》﹀ 一、雄伟期 甲骨文的发展分以下几个时期:一、雄伟期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
《全部甲骨文对照表》 ﹀ 甲骨文自发现伊始,经过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研究,认为这就是商朝留下的遗迹。其中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商朝末年周祭谱所反映的商先王先妣世系。 所谓周祭,是一种轮番遍祀先祖的形式,据此可以判断先公、先王名号和顺序,以及拥有直系后代在位的先妣名号。
“文”是古老的象形汉字。甲骨文的“文”是由众多交错线条形成的图案,是古人用来传达意识的图画性符号。古人为了表达看到的、想到的或者事情是怎么做的,用心琢磨,用象形的、抽象的线条来表示,比如用“⊙”表达圆圆的太阳,就是今文“日”。“文”即人用线条表达所见所思所做,依类象形谓之“文”,其演变过程如下...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
卜,汉语常用字,读作 bǔ、bo(轻声),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为灼甲骨取兆以占吉凶,即《说文·卜部》:“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从(纵)横也”。后引申为用以预测吉凶的各种活动,又引申指推测、估计,选择,赐予,验证,证实等 。贞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 ,始见于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