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可以学习中医经络学、腧穴学等相关知识,以更深入地理解《百症赋》中的针灸取穴方法和治疗原理。此外,学习者还可以关注现代中医针灸学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案例,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耳中蝉鸣有声,听会堪攻。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恍恍,急取养老天柱。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廉泉中冲舌下肿疼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进。耳门丝竹空,蛀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
卷二丨第2篇【百症赋】原文诵读20241109_161635, 视频播放量 14、弹幕量 0、点赞数 1、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0、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youkeienn,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卷一丨第27篇【刺法论】20241107_161915,卷一丨第8篇【刺要论】20241102_101800,51,刺齐论篇第五
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太冲泻唇喎以速愈,承浆泻牙疼而即移。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建里、内关,扫...
针灸必背歌赋之百症赋(2)脊强兮水道筋缩就是根据本节经文两穴配伍主要用于寒湿伤阳经筋失养导致的脊柱强直腰部屈伸不利症筋缩温阳化气柔筋配合位于下腹部的足阳明胃经的水道穴利湿前后呼应以增加疗效 针灸必背歌赋之百症赋(2) 接上篇文章 【原文】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33];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
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35];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36]。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37];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38]。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容细寻[39]。膈疼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40]。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41];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髎宜征[42]。胸满项强,神藏、...
百症赋原文及白话解 【原文】百症俞穴(1),再三用心。 【译文】疾病是千变万化的,每一个穴位,也都有它不同的主治作用,要通过腧穴去诊断、治疗全身的病症,怎样去掌握运用,如何对症选穴,是一个比较繁复而细致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细心地结合研究,才能运用适当,获得一定的疗效。 【原文】囟会连于玉枕,头风(2)疗...
《百症赋》全文1004字,列举了96个病证的主治穴位,包括头面、五官、项背、四肢、胸胁腋膈、腰部、神志、内科杂病、瘿瘤疮痈、妇科、外感寒热、疫疠等十余类病证,使用腧穴156个。《百症赋》最早载于《针灸聚英》,为明朝嘉靖年间针灸家高武所著,后又载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但其真正的作者不详。本赋辨证取穴...
百症赋 《大成》引《聚英》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囱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百症赋(全文)[收集]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