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行述"在雍正时期,实际上指的是一种记录官员言行举止、政绩过失的档案或资料集。它类似于现代的廉政档案,但更为详尽和私密,往往包含了官员的隐私、不端行为以及政治把柄。这些资料通常由一些心术不正的官员搜集整理,用以要挟或控制其他官员。 历史背景 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初,为了整顿吏治、打击腐败,他推行了一系列...
太子胤礽复立时期,在诸皇子围绕《百官行述》展开的较量中,为何任伯安手里握着的《百官行述》,偏偏就藏在老八门人所开的当铺,难道老八事先就没有丝毫察觉?又为何八爷党早就知道任伯安手里有《百官行述》,却没有据为己用?是八爷党觉得《百官行述》的实际用处不大,还是说八爷党另有打算?同时,事关《百...
《百官行述》是《雍正王朝》中虚构的重要文档,由前吏部主事任伯安耗费十年时间编纂而成,记录了清朝三百多名官员的把柄和隐私,成为权力斗争中的关键筹码。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挟制百官影响朝局,而雍正销毁此书的举动则成为政治博弈的转折点,既巩固其政治地位,又稳定了朝堂局势。 一、《百官行述...
雍正的一把火,不仅烧掉的是这部可以挟制百官,甚至引发朝局动荡的《百官行述》,同时也让太子胤礽以及八阿哥胤禩等人无法借由此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这之后的太子胤礽,更是因为其与任伯安相约,妄图利用《百官行述》控制朝局的“阴谋”被康熙所知,进而导致了其皇太子之位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康熙皇帝废...
“百官行述”和“停轿接状”就是其中的两项。“百官行述”相当于现在的廉政档案,起因在于一个名为任伯安的部曹小吏,他利用在吏部任事的机会,抄下了各级官吏的大小过失,然后以此为要挟,呵斥六部大小官员如同皂隶。雍正以此为鉴,建立了各级官吏的廉政档案,以此作为官员任免的参照。
一、雍正烧毁百官行述,却留下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雍正当年路过江夏镇的时候,曾经被八爷党成员之一的刘八女羞辱了,他发誓要找江夏镇报仇。这回借着夺取百官行述的档口,雍正派年羹尧办了这件事。刘八女和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那可都是富可敌国的大财主,这回被年羹尧一锅端了江夏镇,可把老年高兴坏了。江夏镇...
百官行述当初存当的时候就说只有任伯安本人亲自才能赎当,一是安全,二是任伯安可以亲自送亲自领赏。百官行述的作用是建立在守规则的基础上的,而年羹尧不讲规则杀人劫当票,四王爷和老十三不守规则运用特洛伊木马计巧取百官行述。接下来,四王爷有三个选择 交给太子 可能性不大,因为任伯安本来就是要交给太子的,...
因为《百官行述》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它只适合暗地里驾驭百官,一旦公开化,就成了随时会引爆的炸弹。试想,一个臣子掌握了朝中一大拨官员的罪证,而且又为众人所知晓。要么这些朝臣受制于他,唯命是从,要么就是成为众矢之的,这些朝臣会合力对付他,康熙也不会容纳这样一个可以驾驭百官的人。这种爆发后产生...
“百官行述”是雍正在位时期推行的廉政新举措。雍正在位时期曾推行一系列廉政举措,“百官行述”和“停轿接状”就是其中的两项。“百官行述”相当于现在的廉政档案,起因在于一个名为任伯安的部曹小吏,他利用在吏部任事的机会,抄下了各级官吏的大小过失,然后以此为要挟,呵斥六部大小官员如同皂隶。
第一,削弱了八爷党的实力。胤禩凭借《百官行述》,挟制百官,为他八爷党做事,其势力非同小可。虽然康熙在之前推举新太子的活动中狠狠打击了八爷党,但八爷党的势力仍旧有增无减。胤禛此番烧掉《百官行述》,就断绝了胤禩靠它挟制百官的意图,这对八爷党的实力是一种削弱。第二,让太子胤礽无法作恶。胤礽刚刚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