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侍御史有绣衣直指...
《百官公卿表》原文为:“《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 注释: 《易》:指《易经》。 宓羲:伏羲,始作八卦。 神农...
职守与品秩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古代官制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其次,可以通过对表文中各级官员变动情况的研究,探讨古代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官员的选拔与升迁机制以及政治决策的过程等方面的问题;最后,还可以将《百官公卿表》与其他历史文献进行关联与对比,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
一. 三公表 注1:▍符号代表保持此官职直至宋亡,下同; 注2:东昏拜蒋子文神像为公卿,不录。 二. 宰相领护军表 三. 各州刺史表(不含仇池杨氏之北秦州、吐谷浑之沙州、河州)PART I(扬江荆湘郢广交越) 四. 各州刺史表 PART II(徐兖南徐南兖豫南豫青(冀)司雍梁(南秦)益宁) ...
史部《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的原文内容如下:开篇概述:叙述了自宓羲、神农、黄帝以来的教化与官制演变,强调自周衰以来官制混乱,至秦统一后建立皇帝之号及百官之职,汉则因循未改。三公九卿:相国、丞相:秦官,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初置一丞相,后改名相国,再后复置一丞相,哀帝时更名大司徒...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侍御史有绣衣直指...
《汉书·百官公卿表》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汉书·百官公卿表》 • P.127 汉书·百官公卿表 • P.140 汉书·百官公卿表©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百官公卿表》分上、下两分卷,卷上是长序,叙述秦汉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及爵禄的制度,是研究秦汉官制史的重要文献;卷下是表,以年代为经,以官职为纬,按三公、列将军、九卿、三辅的次序列了十四栏,罗列西汉一代公卿职位变动的情况。将此表与《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比较,可以看出,《史记》表的特点...
在汉代班固的《汉书》中,有一部开创性的作品——百官公卿表,它是一部详实记载汉朝中央官职历任情况的简明表格,由十四级官阶和三十四种官职构成。首先,表格罗列了官名、职秩以及印授等基本信息,接着以时间为线索,列出了官员的姓名和任职年份。班固在表前还撰写了序言,深入探讨了先秦各代官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