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经济“三季报”,一组数据颇为引人注目: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今年以来,平稳增长的居民收入,让百姓腰包越来越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
2022年2月16日,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数据出炉,分别是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场价格PPI,这两个数据属于微观经济领域指标,最能够反映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数据显示:CPI同比增长0.9%,PPI同比增长9.1%。怎么看这组数据呢?我们可以把CPI同比增长0.9%,简单的理解为老百姓购买商品物价上涨的...
对于大众的微观感受有时和宏观数据存在误差这一现象,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称,要正确认...
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总是被平均 | 国家统计局网站21日公布31个省份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显示,去年有6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5万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8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
提起巩义,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铝精深加工产业,因为国内每3个易拉罐瓶盖就有1个来自巩义。刚刚过去的2024年第一季度,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规上工业增加值53.4亿元,同比增速15.5%,占全市的80.2%,实现首季“开门红”...
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亮眼,超市场普遍预期。但老百姓的“体感”似乎还没好起来。大家的直观感受,是收入没有增加,手里依然没钱。 事实上,收入的增加是客观事实。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70元,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8493元,增长约28%。
因为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的老百姓,都热衷于存款,不去投资和消费,那怎么行?于是决策者决定减少存款收益率,让大家把钱都拿出来。然后我们就看到居民存款数据,4月份减少了1.2万亿:贷款减少,存款也减少,说明什么?这个现象,保彪有一期视频总结得很全面,大致是以下4个原因:存款被用来提前还贷了;用来购买理财;...
百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参与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判者。百姓的“获得感”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天,让我们翻开江苏三季度民生“账本”,看看给百姓带来的哪些获得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岗力度不断加大 毕业季,是年轻人离开校园,赶赴下一个人生阶段的重要节点。今年的毕业季对南京...
归根结底,百姓感受之所以与宏观经济数据不一致,稳健的经济增长之所以未能让更多人获得足够的幸福感,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很难靠传统的收入再分配和福利政策来解决。当前出现的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主要不是由结果的不平等造成,
通常来说M2对社会经济发展反映比较全面。M2过高或过低都不是好事情,M2过高则会引发通货膨胀,过低则又不利于社会持久繁荣发展。2017年我国的M2增速相比较以往,出现了下降,在我看来,对老百姓来说,这是好事情!M2下降是国家在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背景下出现的,金融“降杠杆”,利国利民!我们的金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