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郊白鹿原上的孙家沟是远近闻名的“灯笼村”,300多年来这里家家户户都会编织竹篾灯笼。依照关中“送灯”的民俗,每逢正月,红彤彤的灯笼便点亮了白鹿原的沟沟峁峁,成为白鹿原上独特的文化符号。今年82岁的王学坤自幼跟随父辈学编灯笼。制作一个小巧的“火葫芦”灯笼要14道流程,工艺繁复,费时费力,但王学坤做...
陕西扎实推进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落地落实 12-02 08:36 延安已成为鸟类重要迁徙通道 黄土高原迎来更多“新朋友” 12-02 08:33 西安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逾95% 12-02 08:29 陕西文物亮相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 12-02 08:29 天冷了 给钟楼穿件“彩色毛衣”吧 12-02 08:29 冬日浪漫 华丽...
西安兴庆宫长安灯市:白鹿原竹篾灯笼精致漂亮,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 魏永贤于2024022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7.6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孙家沟村也成了目前全省唯一一个还流传竹篾子灯笼制作技艺的村子。 想把这项手艺教给更多的人 竹篾子灯笼编织是关中地区民俗文化的象征,其编织工艺和圆润的造型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群众的创造智慧,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目前,狄寨街的竹篾子灯笼编织受到原料缺乏、制作工艺繁复、不易掌握等因素限制,多以家族...
从西安市区一路往东,顺着白鹿原盘旋而上,再从狭窄的村道上颠簸几分钟,就到了孙家沟村。白鹿原竹篾灯笼已经有300多年历史,这里曾经家家户户都制作竹篾灯笼,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更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年78岁的王需江和76岁的老伴儿张蒲娃,就是其中一户。
竹篾灯笼已有300多年历史,西安白鹿原上的“守艺人”,“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有人传承” #西安 #手艺人 #非遗传承 - 西部网于20240315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577.0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龙年春节,西安兴庆宫公园长安灯市,汇聚了各种灯笼,来自西安白鹿原的竹篾灯笼制作人现场做竹篾灯笼,吸引众人围观。做了几十年竹篾灯笼的师傅说:竹篾灯笼在我们农村很好卖,在城里不好卖。
说起来容易,其实不容易。白鹿原上依山傍水,气候凉爽,适合竹子生长。多年来,鲸鱼沟畔的村民就地取材,编织竹篾子灯笼。传统的竹篾子灯笼纯手工制作,制作工艺一般分为选竹、破竹、泡竹、破篾、划篾、编织、收口、烘烤、滚糨、糊纸等14道工序。其中破篾、起篾、划篾最见功夫。王小茹编织手艺利落,张许本“划篾...
火葫芦灯笼是用竹篾编织的,中间贴着一圈红纸,也叫竹篾灯笼。竹子四季常青,用竹子编的火葫芦灯笼象征长寿富贵。白鹿原编织火葫芦灯笼已有300多年历史,陕西关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每年正月,舅舅送给外甥的新年礼物里就有这样一个传统的竹篾灯笼,祝福外甥、外甥女前途光明、幸福安康。
1月28日下午,白鹿原上雪花飘飘,银装素裹,在东郊鲸鱼沟畔的孙家沟,王学坤和老伴张淑雅还在忙着为春节赶制一批灯笼。 记者走进王学坤的家中,看到王学坤戴着老花镜坐在客厅里正专心致志地分竹篾,只见他一手拿着篾刀划篾,然后用牙咬住刚划开的竹篾,用力均匀地将竹篾扯下去,瞬间,扯出了4根如同细挂面一般的篾丝,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