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楼坐落在长白山山脉与阴山山脉交汇处的奚王岭上,面向辽河。白鹤楼主体建筑形式采用辽时期风格。四面八角谓之“四面八方”,寓意辽代契丹族八部落。该楼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外观三层,四滴水,内七层。白鹤楼中部大厅设有以白鹤楼为主题的艺术浮雕,表现白鹤楼的神话传说。其他各层及夹层设有辽文化博物馆,陈列相关辽...
其实,目前国内尚有南北两座白鹤楼。北白鹤楼在辽宁沈阳法库县奚王岭上,相传始建于公元992年(辽圣宗统和十年),后因连年战乱未能竣工,堪称“大辽第一烂尾楼”。史传苏轼之弟苏辙出使辽国,造访白鹤楼故地,想起其兄苏轼曾在九仙山留下过“白鹤楼”的墨宝,见此处山峦起伏、树木葱郁,风光雄浑阔大,不禁赞曰...
白鹤楼,作为辽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更展现了大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座楼的历史可追溯至辽代圣宗时期。当时,萧太后命令韩德让等重臣在昌平堡(今法库)选址修建白鹤楼,以表达对大辽先祖的敬意和对白鹤救主的感激。然而,由于战乱的影响,白鹤楼的建设被迫中断,直至千年后的2012年4月才得以重建。...
相传,白鹤楼始建于公元992年(辽圣宗统和十年),萧绰皇太后命宰相韩德让在萧氏居住地昌平堡(今法库)建白鹤楼,后因连年战乱未能竣工,此后千年未曾重修。宋代大文豪苏辙出使大辽国,造访功亏垂成的白鹤楼,欣然慨叹若白鹤楼落成,当是文人雅士饮酒赋诗的好去处,脱口而出:“大辽福地”。……白鹤楼远景 /// ...
据此,我们也可以理解苏轼的“白鹤楼”三个大字为什么题刻在巨石的东侧了:因为那是正迎着来客的方向,到达巨石的所在,已经站在高楼的门匾位置——在2楼、或3楼,甚至更高! 如此来认识白鹤楼,才能接近苏轼! 白鹤楼的人工建筑部分因何而消失的呢? “苏轼所建白鹤楼,因为中国历史上有据...
苏轼所书的“白鹤楼”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宋神宗熙宁年间的时间里,白鹤,与山与河与苏轼同在。蓦然间,突然凉气扑面,抬头大树森然,一块巨石倚于山体——苏轼的白鹤楼遗址到了。站在树荫下,北面山峰清丽,呈扇形,犬牙参差,山石裸露,浓绿的树一丛一丛像山的胡须,按艺术审美具有水彩画的意境。南面一条河...
白鹤楼,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坐落在长白山与阴山交汇的奚王岭上,海拔高达151.5米,面朝辽河,被誉为“大辽第一楼”。据传,白鹤楼始建于公元992年(辽圣宗统和十年),由萧绰皇太后命令宰相韩德让在昌平堡(今法库)建造。然而,由于连年战乱,这座楼未能完成,之后的一千年里也未得到修缮。直到2012年4月23日,白鹤楼才...
白鹤楼就坐落在九仙山的东南麓,丁家楼子村西的山间小道上。沿着这条小道,你会看到一块长方形平整的磐石,上面刻着“白鹤楼”三个楷体字,落款为“熙宁九年九月”。这些字句在阳光下显得特别显眼,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九仙山的风景也是美不胜收,特别是秋季,满山的红叶与蓝色的天空交相辉映,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山色空蒙,云雾缭绕,如在人间仙境。从白鹤楼出发,我踏上五莲的旅程,在山间小路间,寻找苏轼的足迹。余等一众人拾阶而上,行至山腰,绕至巨石,“白鹤楼”巨石豁然眼前。眼前的“白鹤楼”,并非想象中的高楼建筑,而是在九仙山东南巨石上苏轼留下的“白鹤楼”大字,以及巨石南侧明代进士丁耀斗的摹写,还有那历代...
白鹤楼下的村落叫丁家楼子,因楼得名,因姓立村。楼西山峰有摩崖石刻:“第一山”。楼后烟雨涧有石洞,洞前一座石炕,炕侧有题刻:“留月”。清朝道光版《诸城县志》有记载,行家对两处石刻研究表明,亦出自苏轼之手。苏轼知密州两年,此地有墨宝三方,且保存完好。一股力量让他情有独钟,也给后人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