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 苦;性平 白鱼尾果的效果 功效 为醉鱼草科植物亚洲醉鱼草的果实。主治小儿蛔虫病,疳积。 主治 驱虫消肿。主小儿蛔虫病,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白鱼尾果的药方 治小儿蛔虫病: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
《中药大辞典》:白鱼尾果 出处: 《闽东本草》 实际拼音: Bái Yú Wěi Guǒ 来源: 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9~10月采,阴干。 功能主治: 治小儿蛔疳。 用法用量: 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中华本草》:白鱼尾果 出处: 出自《闽东本草》。 实际拼音: Bái Yú Wěi...
白鱼尾果的功效与作用驱虫消肿。 主治主治疳积,小儿蛔虫病。 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10~30g。 选方治小儿蛔疳,白鱼尾果50g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药用部位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白鱼尾"条。 选购保存3~12月采收成熟的果实,鲜用或晒干。
白鱼尾果为醉鱼草科植物亚洲醉鱼草的果实。驱虫消肿。主小儿蛔虫病,疳积。 白鱼尾果--《辞典》 【出处】《闽东本草》 【拼音名】 Bái Yú Wěi Guǒ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9~10月采,阴干。 【功能主治】治小儿蛔疳。 【用法用量】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 【...
药材名称白鱼尾果果 类别 健脾药 拼音bái yú wěi guǒ 英文名 asian butterflybush fruit 拉丁名 Buddleja asiatica Lour. 界 植物界 出处 出自《闽东本草》。 采收和储藏白鱼尾果于3-12月采收成熟的果实,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鱼尾果,直立小灌木,高1-1.5cm。幼茎略呈四棱形,上部分枝,被灰白色柔毛。
白鱼尾果 成语(Idiom):白鱼尾果发音(Pronunciation):bái yú wěi guǒ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东西的颜色或者形状非常漂亮,但是没有实际用途。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白鱼尾果,指的是一种外表美丽的果实,但是没有实际价值。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东西虽然外观漂亮,但没有实际用途或价值。使用场景(Usage...
白鱼尾果 【拼音名】Bái Yú Wěi Guǒ 【来源】 药材基源:为醉鱼草科植物亚洲醉鱼草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ddleja asiatica Lour. 采收和储藏:3-12月采收成熟的果实,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小灌木,高1-1.5cm。幼茎略呈四棱形,上部分枝,被灰白色柔毛。单叶对生;有短柄...
白鱼尾果: 【出处】出自《闽东本草》。 【拼音名】Bái Yú Wěi Guǒ 【来源】药材基源:为醉鱼草科植物亚洲醉鱼草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ddleja asiatica Lour.采收和储藏:3-12月采收成熟的果实,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小灌木,高1-1.5cm.幼茎略呈四棱形,上部分枝,被灰白色柔毛。单叶对生;有短...
白鱼尾果 《中药大辞典》:白鱼尾果 药材名称白鱼尾果 拼音Bái Yú Wěi Guǒ 出处《闽东本草》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9~10月采,阴干。 功能主治治小儿蛔疳。 用法用量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白鱼尾果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月采,阴干。别名性味苦;性平治小儿蛔疳。用量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