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②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 【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长白山:地处山东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白雪楼(明)李攀龙①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②一登台。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③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何人定
白雪楼 李攀龙①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 【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
清代之前,李攀龙的故址旧宅,以白雪楼最为有名。《明史·李攀龙传》载,“攀龙既归,构白雪楼,名日益高”,说李攀龙因仰慕鲍叔牙与管仲的相知相敬,在韩仓筑起一座三层高楼,并取战国末期辞赋家宋玉《对楚王问》之“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意,以“白雪楼”而名表明其孤高自许,不同流俗。这座白雪楼,...
李攀龙①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 【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长白山:地处...
【题目】白雪楼答案李攀龙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飘摇落酒杯。(1)颔联“中那两字最为凝练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
白雪楼答案李攀龙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飘摇落酒杯。(1)颔联“”中那两字最为凝练传神?请简要分析。(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4分)“抱”运用拟人...
李攀龙①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 【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长白山:地处...
(2)首句,诗人用“伏枕”“空林”“积雨”词语,依次叠现特定镜头,渲染雨天的空蒙色调和气氛;次句由静而动,不假外物,真切传神,直抒胸臆,用一个“登”字,展现活动画面,提升自己闲散安逸心境。颔联运用拟人手法,首句用了一个“抱”字,凝练描绘大清河环绕孤城而流转,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孤城在大清河拥抱之下,更加...
白雪楼李攀龙①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②邀返照回。无那嵇生成懒慢③,可知陶令赋归来。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