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多次重挫赵军,并且把赵国的近40余万军队坑杀在长平。在《廉颇蔺相如传记》里有写:“赵括军灭,数十万之众降于秦,秦逐悉阬之,而赵前后所亡之数凡四十五万余”。从这点可以看出,当时的秦军应该是杀害了赵国将士四十几万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背景。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在这场战斗中,赵国主力被秦军击败,赵括被杀,赵国军队被迫退守长平。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秦军切断了赵国的补给线,将赵军围困在长平。面对这样的形势,赵国只得向秦国投降。然而,白起并没有停止他的军事行动。他下令坑杀所有...
在永录村尸骨坑被发掘后,近年来考古人员在长平周边共发现了450多个与长平之战相关的遗迹。 如当地的赵庄村,便是赵军主将赵括死后,当地老百姓将赵括尸体偷回,葬于该村北的二仙岭上,将此地改名为赵庄的。 再如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最多的谷口村,曾挖掘发现了大量赵国士兵遗骸,因此谷口村又名杀谷、哭谷、省冤谷。
长平一战当中,白起坑杀了赵军四十万降卒,如果单从白起的角度来说,这事其实干得没错。很多人都说,白起的屠杀太过残忍,应该被后世批判。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回白起的角度,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几乎是白起唯一的选择!如果白起当时做出了其他的选择,秦国最后都会遭受难以想象的损失。战国时期,经过秦孝公、...
关于白起坑杀40万赵军降卒一事,历来都有不少人对这个数字表示怀疑,理由如下:一是认为赵国人口中成年男子充其量也就四五十万,长平之战的目的是争夺上党地区,并非你死我活的灭国大战,作为四战之地的赵国,没有理由动员全部青壮前往长平;二是长平战后,作为胜利方的秦国尚且付出了“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的...
《史记》载:“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阬之。”“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如果白起真的坑杀了40万赵军降卒,那他确实不愧“人屠”之称,然而,仔细想来,事实却颇多蹊跷之处。一、40万这个数字太过庞大,庞大到“杀不完”4万人是个什么概念?40万是中国...
长平之战之后白起坑杀降卒(前260年)在《史记》的秦本纪和赵世家中均有记载,应该是历史事实。不过,说是坑杀降卒40万人,肯定是夸张。因为这次战争前后一年多,双方投入人数总数应该超过一百万。都是举国之力。秦国动员是十五岁以上男子都要上前线,女人和六十岁以上的男人还要做后勤补给。具体的长平之战、也就是...
说白了,白起先是把赵军分散开,然后趁他们没防备,把所有人都杀了,之后再埋掉。这才是长平之战中那40万赵军被坑的真相,根本不是直接活埋的。在长平之战里,白起可是个关键人物。他先是用离间计,让赵国换了将领,一步步掉进了他提前设好的陷阱。接着他又来了个“偷梁换柱”,让赵国毫无防备,一下子就...
但这场投降并未被接受,大将白起认为赵军有诈,于是将四十万投降的赵军坑杀。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歼灭战,消耗了赵国的有生力量,因此世人震惊。那么,四十万坑杀的赵军究竟又多惨烈呢?穿过历史的长河,两千多年后的坑杀遗址告诉了我们曾经的长平之战。如今的长平之战坑杀遗址在山西省的永录村,是在1995年某一天...
简单来说,白起先是把赵军化整为零,随后又在他们不备的情况下全部杀害,而后才进行埋葬,这才是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的真相,并不是直接活埋。长平之战中白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开始的离间计让赵国换将并走进他事先布置好的圈套之中,再到后来的“暗中换将”杀了赵国一个措手不及,提前锁定了秦国的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