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迁”是柔石思想性格的一个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硬气”--自己认准的路,明知吃亏也要走到底。革命文学的道路 上,柔石的“硬气”,表现为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没有钱借钱也要做印 本;一旦决定改变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他就不惜放弃熟悉的一套,不怕 从头学起,不知困难为何物。二是善良、单纯...
左联成立后了解到白莽曾三次被捕但都未暴露身份,仍坚持革命工作;1931年1月17日,白莽、柔石等人在上海东方饭店参加党内会议时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 1. **左联对白莽的新了解**:左联(1930年成立)成员发现白莽(殷夫)在加入前已被捕三次,但巧妙隐藏身份,显示出其坚定的革命立场。2. **被捕经过**:1931年1月...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白莽和柔石是两位杰出的青年革命者。白莽是一位热情的诗人和革命者。在文章中,他被描绘为有着纯真热情和坚定信仰的青年,对革命充满热情。他被捕后,在狱中坚持斗争,表现出了革命者的英勇和坚定。柔石则是一位勤恳、诚实的青年,有着高尚的品质和才华。在文章中,他被描绘为有着朴实无华...
白莽:爱憎分明,率直而又敏感的爱国青年 柔石:迂-- 单纯 天真 保守 幼稚 硬气-- 善良 坚定 不怕困难 一往无前 他的迂和他的硬气是他的性格中的一大特色 柔石的“迂”指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的深刻的认识,因而不免碰钉子;二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和女性在一起不...
白莽,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翻译家,他的诗作广受赞誉,同时他还译介了匈牙利诗人彼得斐的几首佳作。当时,《奔流》的编辑鲁迅与他取得了联系,并邀请他见面。尽管白莽性格高傲,不愿与名人交往,但鲁迅的诚意最终打动了他。◆ 柔石的文学理想 事实上,我们以往对白莽的了解可能并不全面。他并非那种高不可攀的人,...
(三)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了解更加深入,发现他是革命诗人、共产党员。白莽因参加革命活动三次被捕,柔石因参加左联会议被捕。(四)五烈士(白莽、柔石、胡也频、冯铿、李伟森)因参加党内会议被捕,被秘密枪杀。鲁迅被迫避难客栈,写下《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现状》揭露暴行,以《为了忘却的记念》抒写悲愤。 1. 题目规范性判断:问...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作者与白莽、柔石关系密切。 白莽(殷夫)和柔石均为左联成员,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回忆二人,描述共同编辑刊物、讨论文学等交往细节,并悼念他们在龙华就义,体现深厚革命情谊,故作者(鲁迅)与他们的关系是密切的。反馈 收藏 ...
篇一:《白莽、柔石的别样人生选择》当我翻开那一段沉重的历史画卷,白莽和柔石的名字宛如两颗璀璨却又蒙尘的星子映入眼帘。他们本可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选择一条看似安稳的道路,然而,他们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充满荆棘的革命之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震撼的人生选择啊!想象一下,在那个黑暗笼罩的社会,大多数人都在为...
为了忘却的记念白莽和柔石事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和事物,他们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这个任务中,我们将探讨两个人物的事例,他们分别是白莽和柔石。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白莽。白莽是我在大学时的一个同学,他留给我的记忆仍然清晰。白莽是一个非常低调、踏实的人。他不善...
白莽、柔石.ppt,鲁迅其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与民间文化的熏陶。18岁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2年(22岁)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