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种子呈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 黄芥子:种子呈深黄色至棕黄色,表面稍有粗糙感。 3.成分差异: 白芥子:含有白芥子甙,其水解产物主要为烯丙基异硫氰酸盐。 黄芥子:含有黄芥子甙,水解产物主要包括烯丙基异硫氰酸盐和其他挥发油成分。 4.药用价值: 白芥子:具有祛痰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症状,同时还...
黄芥子: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学名为Brassica juncea。 白芥子:属于十字花科白芥属,学名为Sinapis alba。 二、外观特征 黄芥子:种子形状与白芥子相似但较小,直径1.2~1.8mm,也有说法为1~2mm。表面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表面稍有粗糙感。 白芥子:种子近球形,直径2~2.5mm。表面淡黄色,光滑,在放大镜下可...
白芥子和黄芥子性味都属于辛温之品,但黄芥子性味稍更辛热。两者的功用基本都集中在温肺化痰上,但黄芥子远不如白芥子,如果不得不用黄芥子替代白芥子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用量,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更容易引起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不适。总而言之,虽然在古代医家眼里,黄芥子和白芥子都是“芥子”,而且古人对它...
黄芥子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下皮细胞1列,细胞近方形或径向延长,宽约20微米,其内壁和侧壁均增厚,外壁菲薄;紧靠栅状细胞层为色素层。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糊粉粒,其下为颓废细胞层。子叶和胚根细胞中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综上,白芥子和黄芥子不论从功效还是从外观多少还是有所不同,使用时...
病情分析:白芥子和黄芥子的区别主要在于性状、功效、化学成分等方面。性状方面,白芥子的直径为1.5~2.5mm,而黄芥子的直径则较小,为1.0~2.0mm。功效方面,两者的功效基本一致,都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喘咳、胸胁胀痛、关节麻木、疼痛等疾病。不过,白芥子的祛痰平喘作用比黄芥子更强,因...
🌿 芥子是一种具有化痰止咳和平喘作用的中草药,属于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 采摘季节通常在秋季,而芥子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学名Brassica。🔍 别名包括白芥子和黄芥子,其中白芥子呈球形,直径约为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有细微的网纹和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
黄芥子呈球形,直径1~2毫米,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具细网纹,种脐点状。种皮薄而脆,子叶折叠,有油性。气微,研碎后加水湿润,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显微镜鉴别 白芥子种子横切面:最外为1列切向延长的表皮黏液细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黏液层;下皮1~2列细胞...
白芥子和黄芥子的真伪鉴别方法 芥子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具有温化寒痰、通络止痛的功能。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满、寒性脓疡、关节疼痛等病症。 来源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L.)的种子。黄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Brassica juncea(L.) Czern.et Coss.的成熟种子。
黄芥子和白芥子的功效有一定的区别,习惯多以白芥子入药,黄芥子多作调味食用。白芥子以粒大、饱满、色黄白、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特征】 1、白芥子种子横切面:表皮为1列粘液细胞,有粘液质纹理;下皮细胞2列,大小约相等:栅状细胞为1列高度约均等的厚壁细胞,内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色素层细胞颓废,不含色素。
白芥子和黄芥子的区别主要在于性状、功效、化学成分等方面。具体区别如下:1、性状:白芥子直径1.5至2.5mm。黄芥子直径1.0至2.0mm,直径小。2、功效:两者功效基本一致,都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白芥子的祛痰平喘作用强于黄芥子。3、化学成分:芥子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硫代葡萄糖苷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