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场战役却很少被提及——白狼山之战。这场阵斩乌桓单于蹋顿,被认为是“汉以强亡”余晖的战争,后世往往将其归在“曹操平定北方”的大概念中,作为官渡之战和平定冀州的延伸。但冀州当时已是铁板一块,而曹操征柳城似乎又没有实现任何战略目标,笔者于是想挖掘一下,看看曹操打这场仗到底打了个啥。 让我们先回...
白狼山之战发生在公元207年,在此之前,袁绍及其长子袁谭已死,袁绍的幼子袁尚被曹操打败,与袁熙一起逃到了乌桓,当时乌桓所在地是在中原最北边的辽东三郡(辽东、辽西、右北平郡),核心地区在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一带,袁尚之前的根据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与河南安阳交界处),从邺城逃到柳城,袁尚逃...
白狼山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207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交战双方为东汉司空曹操的军队和与曹操敌人袁尚、袁熙结盟的游牧乌桓部落。战役的结果曹操方面取胜,乌桓的领地被摧毁,之后乌桓的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曹营随军谋士郭嘉因水土不服身染重疾,在乌桓征讨结...
白狼山之战,是建安十二年间,曹操为消灭乌桓和袁绍残余势力而发起的一次重要远征。乌桓,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亦称乌丸,为行文方便,统一文献乌桓原属于东胡体系,语言与鲜卑相近,属于东胡语言的分支,古人没有文字,通常刻木为信。东胡在其鼎盛时期,与鲜卑一起成为重要的民族。际,乌桓活动主要于饶乐水一带,...
经过一场艰难的急行军,曹操率军终达辽西。他们抵达的最终地点,正是此战的关键所在——白狼山。白狼山现今位于辽宁省建昌县附近,与当时乌桓的政治中心柳城相距不足两百里。得知曹操突现,踏顿单于不得不亲自率兵至白狼山堵截。同时,袁熙、袁尚及乌桓各部落骑兵迅速增援,总兵力逾数万。关于其他响应参战的乌桓步兵...
白狼山之战:郭嘉献策,张辽擒王,一战定北疆 乌桓,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约公元前3世纪始,强大的匈奴攻破东胡,其中的一支徙居乌桓山,开始以山为族号不断发展自己。两汉时期,两次南迁,从边远的塞外五郡迁徙至塞内的边缘十郡,也就是现在的辽东和河北北部,古称燕地。东汉末年,逢天下大乱之际,...
正是因为有白狼山之战的巨大胜利。是役,魏军斩蹋顿及名王,降者二十余万。乌桓数万骑兵经此一战基本被打光,残余势力逃到了辽东偏远之地,再也没能翻身,族群基本上被打散。这是乌桓的消亡之战。曹操是如何以身家性命为赌注,冒险进军、殊死一搏,最终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的?曹操的豪赌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败...
阵斩乌桓单于的白狼山之战,曹操亏大了?郭嘉:输赢根本不在战场编者按:曹操一生中打过许多仗,有满分答卷的官渡,也有骚操作上头的赤壁,这些战争的成败是非,从曹操本人到史家文人,基本都有定论。但有一场战役却很少被提及——白狼山之战。这场阵斩乌桓单于蹋顿,被认为是“汉以强亡”余晖的战争,后世往往将其归...
想听听东汉末年最牛的骑兵对决吗?那必须是白狼山之战!张辽,这个名字在军事史上绝对是个传奇。想象一下,他带着一万铁骑,正面硬刚乌桓二十万大军!而且对方的骑兵数量就有数万之众。这场战争简直就是单挑的艺术!背景要从中原乱世说起。袁绍刚死,曹操趁机北上,袁熙和袁尚两兄弟落荒而逃,投奔了乌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