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忆江南·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2、忆江南·其二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
🌸 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在杭州,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灵隐寺。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
第一首《忆江南》是这样写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早期的词许多都是即事名篇,白居易用这个词牌“忆江南”,也是呼应着这阕词的内容,它叙述自己对江南的追忆。作者开篇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他赞颂江南正因为它风景美好,所以忘不了,时常都惦念着它。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每一首都充满了对江南的深深眷恋。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一开口就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红日普照,更红得...
【结语】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是对江南美景的描绘,对那段逝去时光的深情回望。每一句诗,都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江南情愫。在白居易的笔下,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一种永远镌刻在心中的温柔与美好。让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一同沉醉于...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
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