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医家推崇。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可以想像,这部奠基性、高峰性的著作让人认识了它的著作者,并把著作者推向医圣的崇高地位。《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
288【薏苡附子散方】薏苡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右二味,杵为散,白饮服方寸匙,日三服。 289【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劈) 大黄二两(去皮)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病减,黄从小便去也。 290【禹余粮...
简介:白云阁本《伤寒杂病论》——医圣仲景家藏秘传第十二稿,名医黄竹斋先生木刻版。据传仲景著伤寒,数易其稿,凡十三次,而白云阁本伤寒即是仲景第十二次原稿,原为仲景之四十六世孙张绍祖所秘藏,先传于其弟子左盛德,再传罗哲初。黄竹斋先生因缘际会,于民国二十四年于罗先生处得遇此书,大为欣喜,遂手抄一份,后...
罗遂将其师左盛德传授给他的祖传本《伤寒杂病论》首册展示于黄。黄当即手抄左盛德所作的序和《伤寒杂病论》目录,返沪后即将此登载于《光华医学杂志》上。1935年,黄抄写完了这本《伤寒杂病论》。1939年,张伯英刻版公之于世。世称此本为“白云阁本”。1980年,黄的高足米伯让加刻勘误表后,由陕西中医...
本文方剂来源于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第46代孙张绍祖所珍藏,几经辗转,才得以保存。1982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院长米伯让遵照先师黄竹斋的遗愿,将其赠送医圣祠珍藏,医学家称这套木刻版为善版、珍版、绝版。
白云阁本《伤寒杂病论》是《伤寒杂病论》的重要版本之一,被明确记载是经过仲景反复修订后留下的原稿。该书原为医圣张仲景先生四十六世孙张绍祖所藏仲景《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由民国时期著名医家黄竹斋先生搜集而得。 该书与传统版本“编次并不相类”,对于宋本内容,能够纠误补阙,释疑解难。尤其在六经辨证、杂病...
张仲景平脉法共二卷,为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开篇之作。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前三卷是平脉法(卷一、卷二)、六气主客、伤寒例、杂病例(卷三)。分别论述了伤寒与杂病的发病、诊法、治法与基本原则,相当于全书的“总论”。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首列平脉上、下两篇(约9000余字),堪称中医史上...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白云阁藏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其中之一。本书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平脉法,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等论述较为详尽,这是本书与其他版本相比的最大特点。《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中医学史上最早系统记载热性疾病与治疗方法的著作之一。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对伤寒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治疗方法。 白云阁藏本是明代医学家李时中所编的中医古籍目录,细致记录了明朝时期收藏的文献。其中就包括了《伤寒杂病论》。该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