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于玉笑道:“人各有志,我本不是功名中的人。”每到晚间,白于玉经常请吴生饮酒,并拿出一卷书交给吴生,书中都是气功方面的技术,吴生大都不懂,于是认为是不急之务放在了一边。 过了几天,白于玉对吴筠说:“前几天我给你的书,是炼内丹、求长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成仙得道的必由之路呀。”吴筠笑着说:“我现...
《白于玉》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纪晓岚:“才子之笔,莫逮万一。” 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聊斋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醇正,准情酌理,毫无可驳。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顽愚。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
他这才知道白于玉不是凡人,呆愣了很长时间,心情惆怅,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过了几天,忽然霪雨霏霏,他想念白于玉,想得很殷切。老打扫干净,铺上席子就睡了。不久,看见白家的童子来邀请他,他看白于玉睡过的卧榻,有琐琐碎碎的鼠迹;他慨然长叹,把鼠迹打扫干净,铺上席子就睡着了,不及,看见白家童子...
诘所来,自言:“白氏,字于玉。”略与倾谈[7],豁人心胸[8]。悦之,留同止宿。迟明欲去,生嘱便道频过。白感其情殷,愿即假馆[9],约期而别。至日,先一苍头送炊具来。少间,白至,乘骏马如龙。生另舍舍之[10]。白命奴牵马去。遂共晨夕[11],忻然相得。生视所读书,并非常所见闻,亦绝无时艺[12]。
《聊斋志异》·白于玉 吴青庵筠,少知名。葛太史见其文,每嘉叹之,托相善者邀至其家,领其言论风采。曰:“焉有才如吴生,而长贫贱者乎?”因俾邻好致之曰“使青庵奋志云霄,当以息女奉巾栉。”时太史有女绝美,生闻大喜,确自信。既而秋闱被黜,使人谓太史:“富贵所固有,不可知者迟早耳,请待我三年,不成...
于是刻志益苦。 一夜月明之下,有秀才造谒,白晰短须,细腰长爪。诘所来,自言白氏,字于玉。略与倾谈,豁人心胸。悦之,留同止宿。迟明欲去,生嘱便道频过。白感其情殷,愿即假馆,约期而别。至日,先一苍头送炊具来,少间白至,乘骏马如龙。生另舍舍之。白命奴牵马去。 遂共晨夕,忻然相得。生视所读书,并...
诘所来,自言:“白氏,字于玉。”略与倾谈[7],豁人心胸[8]。悦之,留同止宿。迟明欲去,生嘱便道频过。白感其情殷,愿即假馆[9],约期而别。至日,先一苍头送炊具来。少间,白至,乘骏马如龙。生另舍舍之[10]。白命奴牵马去。遂共晨夕[11],忻然相得。生视所读书,并非常所见闻,亦绝无时艺[12]。
白于玉,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
聊斋志异·白于玉原文聊斋志异·白于玉原文 白于玉,原文及 【原文】 白于玉 吴青庵,筠,少知名。葛太史见其文,每嘉叹之。托相善者邀至其家,领其言论采[1]。曰:焉有才如吴生,而长贫贱者乎?因俾邻好致之曰[2]:使青庵奋志云霄[3],当以息女奉巾栉[4]。时太史有女绝美。生闻大喜,确自信。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