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知政今登龙桥位于德化县浔中镇土坂村,始建于宋代。宋德化县尉孙应凤曾诗云:“百仞如此,拈起桥名问国侨”,故名“惠政桥”(俗称“土坂木桥”),是一种“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而独特的长廊屋盖梁式结构的木廊桥,单檐歇山式,两端为庑殿顶。清...
与其说是桥,不如说是石板路。1723年(雍正年间)建青白石桥一座,长约200米,横亘南北,似一条龙,故称登龙桥,桥中间建有通道凉亭,旧石碑曾刻“水从白玉环中过,人在青龙背上行。”此诗句现已无处可觅。乾隆年间,知县在通道凉亭南北题“登龙胜迹”、“东井名区”。光绪年间重修一次,当代的1990年又修缮一次。
“水从白玉环中过,人在青龙背上行”,说的正是登龙桥,用青石砌成的这座古桥留给后人很多的回忆。登龙桥原名为接龙桥,创建于明代,名曰为桥,实则为东湖各大小池塘的堤埂。清代时接龙桥被多次修缮,在明代塘中叠石的基础上铺接了青石板块,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接龙桥”也因此更名为“登龙桥”。古时的...
后来的历史就更丰富了,简单一点来说,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登龙桥重修;公元1990年,登龙桥又修缮一次,重新在桥头风雨亭里立了石碑。它和马君武有什么关系?马君武,广西大学校长。民国时期有“北蔡南马”之誉。没有当校长之前,他曾任“广西省省长”,然而那个时候旧桂系倒台,新桂系还没完全崛起。那时候的广西...
登龙桥位于广西北流市龙桥路0025号, 建于宋庆元年,当初只是一座纯粹的三拱桥,到了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重建之后,才变成桥上带有建筑的单拱桥。据民国二十四年版《北流县志》记载:“登龙桥在城东,初名化龙桥,宋之学前桥也。 明代天启、清嘉庆年间进行重修和添建。桥为券拱式单拱石拱桥,拱跨10米,拱高5.5米,...
登龙桥 /// 嘉定登龙桥,始建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练祁河,由嘉定知县王选主持建造。之前,从北边的县衙门到南门街上的孔庙非常不便,要绕道西面的孩儿桥才能过练祁河,而南门此时早已成市,城南一大片地区到县署办事也较为麻烦。因此,...
登龙桥位于福建省周宁县七步镇八蒲村,始建年代不详。该桥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水毁后,康熙五十六年(1717)八蒲村民黄宠等募建;乾隆三十九年(1774)生员黄廷元等募修;道光十六年(1836)武生黄高捷、张仕光重建;1986年村民饰修。桥长38米,宽4.9米,单孔净跨23.5米,离水高9米,桥台 石砌,全桥用杉木...
登龙桥位于德化县浔中镇蒲坂村,这座桥最早建于南宋初年,当时名为惠政桥。它不仅是德化城关通往尤溪、永春苏坑以及县内石山、邱店等地的古官道,还是当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如今,德化1路公交车就在蒲坂村口设站,距离登龙桥仅不到300米,非常方便。 桥名的变迁 🏞️...
登龙桥,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区,跨越练祁河,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淳佑五年,即公元1245年,由嘉定知县王选所建。因其位于原县衙前,当元代嘉定县升格为州后,州桥之名便逐渐流传开来。州桥位于嘉定城中心,练祁河与横沥河交汇之处,同时又是城内四条大街的交汇点,紧邻县衙门与孔庙,周边汇聚了众多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