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 篇13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夜宿山寺》。 2.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
2、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3、作画: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你能帮帮我吗? (1) 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结合诗句猜一猜...
直到唐代,有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楼之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吧! 3、诗的`名字就叫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初读古诗正音 1、请同学打开书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读,指名读,...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登鹳雀楼》教案11 教学设计示例 4.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
登鹳雀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4、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
登鹳雀楼教案 篇3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教学资源分析: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是一首即景生情的诗。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次句写目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不远处折而东向,留归大海,一幅壮美的景致通过这十个字凸显了出来。三、四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案 篇1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