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们拍摄的立案大厅限号叫号排队立案的“通知单”越来越多,再加上烟语君亲身体会到的立案过程都表明,立案登记制,虽然作为法律规定的制度尚在实施,但正在面临着各地法院不同程度的变味走样。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的一种制度。这意味着只要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和材料符合要求,法院就会予以登记立案。案件范围则涵盖了一切符合受案范围的案件。 如果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和材料不符合要求,人民法院会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立案登记制与审查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案件受理的初始阶段和操作流程上。总体来说,立案登记制更侧重于形式审查,只要案件符合基本立案条件即予以登记;而立案审查制则包含对案件实质内容的初步核查,确认符合立案标准后才决定是否立案。 具体分析如下: 一、立案登记制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在接到当事人的起诉状后,仅对起诉状...
法院登记与立案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它们的定义,目的和法律效力上. 一,定义 法院登记:这一步骤通常是对提交到法院的材料进行初步的记录和审查,以确保材料齐全,格式正确,并便于后续处理.登记更多的是一种行政性的,程序性的行为. 立案: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按照管辖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5年4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4月15日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诉权,实现人民法院依法、及时受理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涉及对案件实质内容的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而登记立案则可能由更广泛的组织或机构进行,登记本身更多是一种程序性的记录,立案是后续可能的步骤. 法律意义不同:立案登记中的"立案"具有更明确的法律意义,意味着案件已经满足法定条件并正式进入侦察审理阶段;而登记立案中的"立案"则可能更多指案件被正式接收并开始处理的过程...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对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诉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
一、了解立案登记的程序和要求在立案之前,当事人需要了解立案登记的程序和要求。一般来说,立案登记的流程包括:提交起诉状、审查起诉状、缴纳诉讼费用、进行案件登记等环节。在了解流程的基础上,当事人需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如起诉状、证据清单等。同时,当事人还需了解不同法院的立案管辖范围,以便选择...
公安局来了登记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已经立案. 一,登记与立案的区别 登记通常指的是公安机关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自首后,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的行为.这是一个初步的,程序性的步骤,主要目的是收集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审查工作做准备.而立案则是指公安机关在经过初步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决定正式...
立案登记的意义在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司法公正。二、立案登记的程序和要求1. 确定管辖法院: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标的额大小,确定相应的管辖法院。2. 提交材料:当事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3. 法院审查:法院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4. 受理立案: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