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拟岘台①陆游层台缥缈压城堙②,倚杖来观浩荡春。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③。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④。更喜机心⑤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注释】①拟岘台:在今抚州市抚河畔,江南名胜。有诗云:“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拟岘台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②堙(yān):古时城门外的...
【小题2】表达了诗人登览拟岘台的喜悦,以及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喜爱。 【小题1】C.颔联“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意思是: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衣上凡尘洗涤一空。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并非写所见之景,写景的句子是颈联;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诗首联突出...
登拟岘台的注释及译文 拟岘台是汉字“拟岘”的异体字,其中岘字为古代称山川的意思,拟字是指“模糊”或“似乎”,整个字作为一个概念表达出“似乎有山川”的意思,可以让读者想象出一片美丽的山川美景。拟岘台历史悠久,源自六朝诗人白居易的《登拟岘台寄汉阳韦处士》。诗歌描写白居易登上拟岘台,面对夜景,...
雨后独登拟岘台译文 《登拟岘台》宋·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注释】拟岘(xiàn)台:在今江西临川。缥缈(piāomiǎo):云雾缭绕的样子。堙(yīn):土山。倚(yǐ)杖:拄着拐杖。樽...
此外,根据诗歌标题“雨后独登拟岘台”中的“独”字可知,作者是一人登台,无人作陪,而典故中羊祜却能与邹湛等诸多好友一同登山,这也是运用了对比,通过对比表达诗人的慕古与孤独之情。而诗人为何使用该典故,则可从注释中找到答案:“晋时羊祜曾登岘山,向邹湛等人感慨道,很多登此山远望者都湮没无闻。邹湛认为,羊祜...
《登拟岘台》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首联突出了台之高峻及视野的.宽广、心胸的开阔。颔联联写登高远眺,极目千里,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颈联写景,无边无际的春色,使诗人的心灵得以净化,通过描写山水的情势营造了一种雍容和平、含蓄脱俗的高尚意境。 尾联再次写...
雨后独登拟岘台① 陆游 高城断处阁横空, 目力虽穷兴未穷。 燕子争泥朱槛外,人家晒网绿洲中。 谁能招唤三秋月? 我欲凭陵万里风。 更比岘山无湛辈②, 论交惟是一枝筇③。 【注】①这首诗是淳熙七年(1180)陆游在抚州时所写。拟岘台,宋人所建,其山川形势与湖北襄阳县岘山相似。②湛:指邹湛。晋时羊祜...
登拟岘台① 宋·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堙②,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注释】①拟岘(xiàn):在今江西省临川县东隅城垣上。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陆游在抚州做地方官,登临此台。②城堙:音yīn,指城...
层台缥缈压城闉,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廻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醖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翻译赏析繁体原文䪨律对照注音对照 收藏 做笔记 🐒 🔈 译文: 层台在高高的山台上,笼罩着城闉,我倚着拐杖来欣赏浩荡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