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虚痰滞证是中医术语,胃虚痰滞的发病机理是患者因肝气郁滞或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气机不通,而成气滞,气滞日久则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物质停而为痰湿,故引起胃虚痰滞证。胃虚痰滞证的治疗原则是和胃行气化湿,可应用《证治汇补》中新制润下丸治疗,其成分为陈皮、炙甘草。炙甘草有益气和中的功效,陈皮有理气...
痰瘀互结证是痰滞与瘀血相互搏结、阻碍气机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概称。本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血瘀聚湿生痰或痰滞碍血致瘀,痰滞与瘀血交结所致。 1.在胸痹中出现痰瘀互结证,则表现为胸部刺痛彻背,固定不...
调理方式: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 组成:红花、桃仁、当归、生地黄、川穹、牛膝、赤芍、桔梗、甘草、柴胡、枳壳 这个药方主治淤血内阻,气机郁滞。其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一个润燥、一个止痛;川穹、赤芍辅助活血化瘀; 当归、生地是滋阴养血之药;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行气;甘草能够调和药性。寒凝血瘀寒凝血瘀主要...
②血瘀证 [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加重 ,夜间阳气入脏,阴气用事,阴血凝滞更甚,所以疼痛更剧;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色包块;瘀血凝聚局部,日久不散,便成肿块,紫色主瘀,肿块在肌肤组织之间者,可见青紫色;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而固定,在腹内者,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称为癥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
“瘀”通常指血瘀,瘀血的产生有这几点原因,一是外伤,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瘀结于内;二是气滞导致血行不畅,以致血脉淤滞;三是寒凝血滞或血热壅聚;四就是湿热、痰浊等压迫阻塞脉络,以致血运受阻;五是气虚阳虚导致运血无力,血行迟缓。 瘀血表现常有身体的某个部位有刺痛感,拒按,白天轻,夜里重;反复出血;皮...
38脉舌辨短脉主气滞瘀血痰结痛证-易演伤寒论发布于 2020-07-28 15:14 · 940 次播放 赞同21 条评论 分享收藏喜欢 举报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中医治疗中医学 写下你的评论... 暂无评论相关推荐 6:10 这不是腰痛也不是屁股痛!6分钟全面了解骶髂关节痛(症状 原因 评...
积证,包括了气滞、血瘀、痰结等。 在腹部可扪及或大或小、质地或软或硬的包块,部位固定不移,并有胀痛或刺痛。而在腹部扪到积块之前,病人大多早有所苦,相应部位常有疼痛,或兼恶心、呕吐、腹胀,以及倦怠乏...
主要用于治疗脾虚痰瘀阻滞症,如气短、乏力、头晕、头痛、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等症状;同时也可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以及由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建议就诊科室 建议患者就诊于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等相关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饭前服用...
清血调脂方 组成:桑寄生20g,石决明20g,虎杖20g,制水蛭5g,酒大黄(后入)6g,生山楂15g,郁金12g,葛根20g。 功效:补肾清肝,化痰祛瘀,排毒通脉。 主治:肝肾亏虚,痰瘀阻滞证。症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耳鸣,口干,胸闷,胸痛,便秘,右胁隐痛。舌体胖有瘀斑,苔白,脉弦涩。临床适用于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脂肪肝、...
百度试题 题目五迟五软痰瘀阻滞证的治法是 A. 涤痰开窍,活血通络 B. 补益肝肾,养血活血 C. 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D. 补肾填精,养肝强筋 E. 益气行血,通经活络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涤痰开窍,活血通络 反馈 收藏